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小儿鼻出血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小儿鼻出血严格来讲是鼻科常见的一种症状,并不是疾病的名称,常有鼻-鼻窦及其邻近器官的病变、外伤、高血压、以及全身慢性疾病造成鼻出血,是其常见的原因。由于鼻出血是鼻科急症之一,临床上,根据病因和出血程度,一定要积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避免后续并发症的出现。儿童鼻出血的预后一般较成人要好的多,约90%的鼻出血在短时间内能够止血,多不需要住院治疗。疾病病因

可以分为局部因素引发的鼻出血和全身因素引起的鼻部出血。

局部因素儿童常见的局部病因有:

1)干燥性鼻炎: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因,通常是由于鼻黏膜干燥,血管脆性增加,在排便、打喷嚏,睡眠时引发出血,多数是由于饮食不当,如不吃蔬菜、饮水少引起的,在临床上占90%以上。

2)鼻腔异物或挖鼻:2~5岁儿童喜欢用手挖鼻,或将将各种异物塞入鼻腔内,也常引起鼻出血,这种情况出血量较少,但也是临床很常见的现象。

3)鼻部外伤:也是儿童常见的病因之一,由于孩子比较好动,比成人容易有意外,鼻部又是面部比较脆弱的部位,一旦受伤会引发鼻出血,又是甚至比较严重,出血量较大。此外,医源性外伤,如鼻内镜手术,由于儿童视野较小,若操作不当,易造成筛骨或蝶骨的骨折,引发出血,血肿等情况。

4)鼻部急慢性炎症:一般来讲,儿童鼻炎鼻窦炎远较成人要轻,病程短,难治性的鼻炎少见,所以单纯由鼻炎引发的鼻出血少见,程度也比较轻。

5)鼻腔肿瘤:儿童时期,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及其罕见,但鼻出血常为其首发症状。良性肿瘤中又以鼻咽纤维血管瘤引起鼻出血最常见,该病多见于8-20岁左右男性青少年,出血量大,反复迁延,最终需要手术切除治疗。鼻腔血管瘤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出血,也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全身因素儿童鼻出血的全身因素有:

1)血液病:是引起儿童鼻出血常见的全身性因素之一。如血友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儿童期是血液疾病好发阶段,鼻出血常常是其首发症状,所以对于反复鼻出血病人,应进行血液方面的筛查,如血常规检查,以免漏诊。

2)急性发热性疾病:包括病毒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出血热、麻疹等,主要是由于高热引起血管神经功能的障碍,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3)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C、K、P缺乏,维生素C与血管通透性密切相关;维生素K与凝血酶原形成有关,缺乏会引起鼻出血。在儿童,长期的偏食,是造成营养障碍、微量元素缺乏的主要原因。

4)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肝肾功能障碍等均会影响凝血功能,但在儿童比较少见。

5)遗传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Osler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

以上病因可以单独出现,在复杂病例中也会有多因素存在,必须认真检查分析,周全考虑。

发病机制外伤常造成血管的直接损伤破溃;干燥性鼻炎和维生素C缺乏引起黏膜萎缩,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脆性增大;维生素K、P的缺乏引起各种凝血因子功能障碍,以上提及的病因最终引起鼻部毛细血管破裂,引发鼻出血,这是鼻出血的主要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如以临床表现看,鼻出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或鼻腔中有结痂血块而无血液流出,或单侧或双侧鼻出血,仅有有少量血液从前鼻腔滴出,出血时间短,有时不经处理可以自然止住。;重者则常血流如注,或口鼻同时涌出血液,出血时间较长,不易简单止住。

如以鼻黏膜损害、出血部位而言,大致分为以下4个部位:

1)鼻腔前部出血:多为鼻中隔前下部血管交汇区出血,我们称为利特尔区出血,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有些喜欢挖鼻的孩子,甚至可以直接损伤该区域的血管丛,引起出血。该区域出血特点多为出血量不大,持续时间短,易止血,也有部分大量出血需要住院处理的病人。、

2)鼻腔中上部出血:在儿童多为外伤引起,常为动脉性出血,出血量较大,不易简单止住,如筛骨骨折引起的筛前动脉出血可以引发失血性休克。

3)鼻腔后部的出血:常见于老年人。在儿童有时见于鼻咽纤维血管瘤引起的鼻腔后部出血。

4)鼻腔粘膜弥漫性出血:多见于全身慢性疾病,如白血病、肝肾功能障碍的儿童;维生素及营养障碍的儿童也会引起弥漫性鼻腔出血。

鉴别诊断鼻出血常常作为一种症状在临床诊疗中出现,鼻出血的背后除鼻部本身的疾病以外,还常常带有全身性疾病及肿瘤等因素,应仔细对患儿进行前鼻镜,鼻内镜、鼻咽镜检查,排查鼻粘膜病变,鼻腔和鼻咽部有无肿瘤。详细询问病史,是哪一个鼻孔出血,出血量有多少,多长时间出血一次,身上皮肤是否有出血点。

急救措施虽然鼻出血有多种病因,需要综合治疗,但首先应该及时止血,以免引起并发症。对于正在出血的患儿,首先家长不能恐慌,反而应该鼓励让孩子镇静,情绪镇定可以减缓出血,不要让孩子躺下,应直立端坐,不要口吞血液,可以将孩子头低垂,并将已流入口中的血液尽量吐出,以免咽下刺激胃部引起呕吐。用食指和拇指将鼻前部捏紧压迫鼻中隔前下部10-15分钟,其间不能松手,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同时可以用冷水毛巾冷敷前额和后颈部,使血管收缩减缓出血。在儿童90%用此方法可以打到止血目的。同时应该粗略估计出血量,对于出血量较大,或仍不能止血的患儿,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对于已经出现休克早期的儿童,应采取平卧头低位,或头侧位,立即就近到医院止血处理。

**注意:**如长期反复出血或出血量过多不能有效止血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疾病治疗在急救处理后仍不能止血,或有反复出血现象的患儿,可以有一下治疗方法:

局部止血处理(1)烧灼法:对于出血量较小,出血点明确,或有反复鼻出血的患儿,可以使

用烧灼法,如30%硝酸银,30%三氯醋酸,YGA激光,微波等烧灼治疗。有时需要多次间断烧灼,在烧灼前应使用表面麻醉,减少患儿的疼痛。烧灼法是儿童最常见治疗鼻出血的方法之一,疗效也比较确定。

(2)填塞法:常见于全身性疾病或外伤等引发的弥漫性鼻出血。对于出血量较小,但出血部位无法判定的鼻出血,可以用明胶海绵、可吸收膨胀材料填塞前鼻腔,患儿痛苦较小;对于出血量较大,又一时无法判断出血部位,为达到及时止血的目的,可以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前鼻腔,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在前鼻腔填塞后仍有咽部出血者,还应进行后鼻孔联合填塞,一般在儿童多能达到止血的效果,但此方法患儿有很大的不适,建议填塞不要超过72小时。

近年来,我们用球囊扩张压迫止血,取得较好的效果,患儿的痛苦较小,同时取消压迫压力时对鼻黏膜的损伤也较小,不会引发二次出血;对于鼻咽部的出血,球囊止血也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取代后鼻孔油纱填塞。但球囊压迫止血一般建议在鼻内镜下进行,必须明确鼻腔出血部位后进行。

(3)血管结扎法:对于上述处理仍反复出血,或外伤引发的大量出血,或在鼻咽血管瘤手术前为防止术中过量出血,可进行相关血管的结扎。一般来讲,血管结扎遵循以下原则:对于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下出血者,结扎上颌动脉或颈外动脉;对于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上出血者,结扎筛前动脉;对于鼻中隔前部出血者,结扎上唇动脉。血管结扎只是一种急救的处理方法,由于血管常有侧枝循环的形成,所以后续治疗还应跟上,否则还会有出血的可能。

(4)DSA血管栓塞法:是介入治疗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对于后鼻孔鼻咽部不明原因的大出血具有明确诊断和治疗的作用;对于鼻咽纤维血管瘤具有诊断和术前初步治疗的作用。比传统的血管结扎具有准确、安全、快速的有点,但也有极少患儿有一过性的偏瘫、失明等并发症,需要慎重对待。

总之,对于鼻出血的止血,目前主张在止血前或止血中采用在鼻内镜下操作,先找到出血点,再进行相关止血,既微创又直观,在临床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全身药物治疗儿童鼻出血容易紧张、恐慌,所以可以适当使用镇静剂,减缓出血的速度。止血药的使用应在急救止血的同时进行,常用药品有立止血、安络血、止血敏、凝血酶等;而维生素C、K、P也应同时静脉输入。对于大量失血者,应统计出血量,及时补液。对于已经发生休克的病人,除及时纠正休克意外,还应注意低灌注带来的多器官损伤的可能,及时治疗。在鼻出血的缓解期还应积极治疗患儿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肝肾功能障碍。

手术治疗对于大龄儿童,有反复鼻出血者,可以考虑鼻中隔划痕术,12岁以上甚至可以进行鼻中隔粘骨膜下剥离术。硬化剂的注射目前使用很少,容易造成鼻中隔损害,如鼻中隔穿孔等。1234

疾病预后儿童鼻出血的预后一般较成人要好的多,约90%的鼻出血在短时间内能够止血,多不需要住院治疗。部分血液病儿童、鼻部血管瘤的患儿由于出血量较大,全身状况较差,需要住院接受规范治疗,甚至手术治疗。由于目前医疗水平的发展,在儿童中发生鼻出血死亡的病例已经极少出现。

疾病预防由于儿童鼻出血绝大多数是由鼻腔干燥、黏膜糜烂引发的,而这种情况与孩子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中医上所说的“内火”大引发的出血,多为这种情况。所以平时应该多吃蔬菜,尤其是多进食粗纤维、多喝白水。少零食、不能用饮料替代水白,排便要一天一次,定时,并不能干燥。平时不能挖鼻,减少对鼻黏膜的损害,积极治疗鼻炎等相关疾病以及全身慢性疾病,祛除发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