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性口炎(allergic stomatitis)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局部涂搽、含漱等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内,使过敏体质者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的黏膜及皮肤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表现为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表面有黄白色渗出物,疼痛明显。发病原因
过敏体质者因使用药物引起变态反应而发病。各种药物均可引起药物过敏性口炎。常见的有抗生素类,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及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催眠与抗癫痫药,如鲁米那、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等。中成药也有引起药物过敏性口炎的,但远较西药低。引起药物过敏性口炎的药物仅少数药物是全抗原,如人体丙种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和某些疫苗等。大多数药物和其代谢分解产物为半抗原,需与机体内大分子的载体蛋白结合后才能成为全抗原。药物抗原通过和抗体结合或致敏淋巴细胞而产生变态反应。1
临床表现药物引起变态反应需要一定的潜伏期,由初次24~48小时发作,反复发作缩短至数小时或数分钟。病损可单发于口腔,也可伴有皮肤损害。口腔病损好发于唇、颊、舌和上腭。常见病损为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表面有黄白色渗出物,疼痛明显。
皮肤病损好发于口唇周围,颜面部,四肢下部,手、足的掌背两面,以及躯干等部位,常单个发生。表现为红斑、丘疹、大疱等,最常见的病损为圆形红斑。有时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称疱性红斑,皮肤有瘙痒不适感,疼痛不明显。病损出现在比较固定的位置,又叫固定药疹。常见于唇部周围皮肤,多有色素沉着。发病时呈暗红色,边缘比较齐,圆形或椭圆形。23
疾病诊断1.有明确的用药史或曾有药物过敏史。
2.突然发生的急性炎症,口腔黏膜起疱,疱破溃形成糜烂面,边缘多比较整齐。皮肤有红斑、疱疹及丘疹等病变。
3.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后,病损很快愈合。1
鉴别诊断多形渗出性红斑是一组累及皮肤和黏膜,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的急性炎症性皮肤黏膜病,有自限性,且常复发。好发于青壮年,多见于春秋两季。口腔黏膜病损可伴随皮损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口腔病损分布广泛,好发生于唇、颊、舌、腭等部位。黏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红斑及水疱。但疱很快破溃,故最常见的病变为大面积糜烂。糜烂表面有大量渗出物形成厚的假膜。病损易出血,在唇部常形成较厚的黑紫色血痂。
疱疹性口炎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潜伏期约一周,发烧38℃~39℃,全身反应较重,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和口周皮肤出现成簇小水疱。2
疾病治疗1.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以及与其结构相似的药物。
2.应用维生素C、10%葡萄糖酸钙。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减少渗出,减轻炎症反应。、
3.应用抗过敏药物,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如:氯苯那敏、赛庚啶、苯海拉明。
4.面积广泛,糜烂和渗出严重者,可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口服强的松每日30mg-60mg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待症状减轻后,改为口服维持。
5.如有感染存在,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免使用易过敏药物,可结合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过敏反应发生较少的抗生素(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等)。如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应注意有无真菌感染的可能,如确诊应尽快加用抗真菌药物。
6.局部用 0.1%依沙吖啶、0.05%复方氯己定含漱剂含漱或湿敷。外用养阴生肌散、冰硼散、白清胃散、青黛散等,以清热消肿,收敛生肌。24
疾病预防药物过敏性口炎预防胜于治疗,向患者交代再次接触过敏原的药物的严重性、危险性。
1.不滥用药物。尤其是易引起过敏的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等。
2.询问药物过敏史,有过敏史者不用结构类似的药物。
3.建立药物过敏卡,让患者牢记过敏药物,看病时交给医生作为用药参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