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发现号地震船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发现号是一艘为加强海洋油气勘探而引进改装的、具备当代先进水平的地球物理调查船。

基本信息发现号是一艘为加强海洋油气勘探而引进改装的、具备当代先进水平的地球物理调查船。

改装详情1980年10月,加拿大纽芬兰MARYSTWON船厂建造,造价1100万美元,原设计是一条供应船,出厂后不久改为潜水支持船,船名为NORTHERN SUVEYOR。1988年9月购置后,由美国H.G.S公司承包改装升级,具体施工在H.G.S公司技术监督下,由美国弗莱德曼等公司负责。1988年12月改装工程开始,1989年4月改装试航成功,改名为发现号。全船购置总金额为769万美元,其中包括购船合同额315万美元,购空气压缩机合同额4万美元。改装期间,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及所属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陆续派员出国监造、培训、安装、作业的船员和技术人员5批共34人,他们动手清理了大小60个油水仓,修理了2台主机、3台副机、8台水泵,为国家节省了外汇。

吨位及性能改装升级后的发现号船总吨位1599吨,达到全球航行的DNV船级标准。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配置了先进地震勘探设备,能够进行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作业,是当时国内唯一实施双缆宽拓地震作业的调查船。

作业性试航发现号船改装升级和试航结束后,经与美国H.G.S公司商定,在墨西哥湾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作业性试航。其间共完成了包括双缆宽拓技术在内的三维地震工作量近700公里,工作质量良好,H.G.S公司对作业结果表示满意。该次作业试航既考核了该船的各项性能,并达到补偿贸易的目的,对中方船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先进仪器设备学习和引进国外海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管理经验起了十分有益的作用,并以此建立了国际信誉,为后来(1991~1993年)再次开赴墨西哥湾承接外国石油公司的地震勘探任务打下了基础。发现号船在美国作业试航结束后,经过60天、11200海里的航行,1990年1月8日顺利抵达上海港。1

相关作业发现号完成集团首次南极地震勘探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夏添 秦儒芳 王俊海)当地时间2014年3月9日晚,随着最后一声炮响,收枪、收电缆,上海海洋石油局发现号物探船全速驶往智利蓬塔雷纳斯港,南极地震勘探项目画上圆满句号。

自2月5日,发现号从港口驶出,2月11日正式开工,有效工作时间约27天,共完成二维地震满覆盖3004.32公里,以及重力、磁力测量和7个CTD站位测量。期间,发现号克服南极地区气温较低,冰山和浮冰密布,气象条件恶劣等各种不利自然条件,攻克水温较低影响气枪同步稳定和水鸟信号传输不稳定等技术难题。中方与外方人员紧密合作,经过全体船员的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了中国石化集团首次极具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南极地震勘探项目,并创出了中石化单日二维地震243.41公里的高产新纪录,施工安全、资料质量和施工效率都得到了甲方GXT公司的高度好评。这是发现号继2009年征服北冰洋,创造石化集团海洋物探极地作业历史后,又一次征服极地海域。2

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发现号物探船再创佳绩12月8日,远在巴西海域的上海海洋石油局发现号传来喜讯,这艘拥有30年船龄的物探船不仅以零缺陷通过了PSC(港口国控制)检查,而且在该海域取得了单道电缆二维地震日工作量232.55公里的优异成绩。

无独有偶。10个月前,发现号在美国墨西哥湾海域,创下地震物探船电缆拖带1.5万米世界纪录。

2月5日,发现号开始执行美国墨西哥湾超级储备二维地震勘探项目。该项目是奥巴马新能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甲方提出要将电缆长度增加至1.5万米。这是一个全球海洋物探船电缆拖带从未触及的数字。此前,发现号拖带的最长距离为1.1万米。

2月6日,发现号开始放电缆。随着电缆长度增加,电缆承受的拉力也不断增大,风险也越来越大。放至1.275万米时,发现号遭遇飓风;放至1.47万米时,再次遭遇飓风。经过4天奋战,1.5万米的电缆终于全部下水,以良好的状态通过测试。

在随后的施工中,发现号又完美应对了一系列挑战。8月23日,发现号结束墨西哥湾超级储备二维地震勘探项目。此次作业共完成二维地震勘探15749.5公里,所递交的地震资料得到甲方的高度认可。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