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命脏即是五行学说中五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五脏有病可在机体表面颜色上有所显露。
解读《灵枢·五色》:“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五色命脏即是五行学说中五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五脏有病,常见其相应的病色,例如,青色可见于肝风,黄色多见于脾湿。临证须结合四诊,全面分析。
中医应用一、五色由五脏所生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襄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五色是由五脏产生的,是五脏精气的外在表现。所谓“五脏所生之外荣”,分别“生于心”、生于肺”、“生于肝”、“生于脾”“生于肾”是也。在正常情况下,五脏的精气是内藏的。所谓“五脏主藏精者也”(《灵枢·本神》)。所以五色也往往是含蓄不露的。
二、指导脏腑辨证
根据五色与五脏的联系推断病位所在。《灵枢·五色》“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根据五色还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盛衰。《四诊抉微》有言:“天气由脏发,色随气华。”五色亦可以推知病因和病性。《灵枢·五色》云:“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现在五色主病的规律是:白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黄色主脾虚、湿证;赤色主热证、戴阳证;青色主寒证、疼痛、气滞、淤血、惊风;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此外,察病色泽的动态变化,可以推测疾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清代医家汪宏的“望色十法”(即浮、沉、清、浊、微、甚、散、转、泽、夭,分别用于判断疾病的表、里、阴、阳、虚、实、新、久、轻、重)可以作为参考。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玲孺 - 副研究员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