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狼毒,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大狼毒Euphorbia nematocypha Hand.-Mazz.的根。分布于云南。具有化瘀止血,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创伤出血,跌打肿痛,瘰疬,疥癣。
入药部位根。
性味味苦,性温。
归经归心、肺经。
功效化瘀止血,杀虫止痒。
主治用于创伤出血,跌打肿痛,瘰疬,疥癣。
相关配伍治疥癞疮:大狼毒、花椒,为细末,香油或猪油调搽。避风,如不避风,令人肿皮。(《滇南本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禁内服。采挖时浆汁接触皮肤会肿胀,脱皮。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研粉。
形态特征大狼毒:又名搜山虎、土瓜狼毒。多年生草本,高35-55cm。全株含白色乳汁。根圆锥状或圆柱状,直径1-3cm,外皮淡褐色,无侧根或有少数侧根。茎簇生或单一,圆柱形,绿白色,红色或下部绿白而上部有紫红晕,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单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椭圆状长圆形、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5.8cm,宽0.7-1.9cm,先端短尖而钝,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有时带红晕。花浅黄色,花序顶生或近顶腋生;顶生花序具5-9枚花梗排列成伞形,基部具5-9枚叶状苞片,成两轮;腋生花梗单一,花梗顶端着生一杯状花序或再作2-4伞状分枝;总苞淡绿黄色,具纵棱,先端5裂,裂片倒卵形,先端微凹或全缘;外侧腺体4-5枚,长圆形,橘红色或杏黄色,内面具白丝毛;雄花多数,通常1-3雄蕊伸出腺体之上,花丝顶端分叉成2个花药;中间雌花1朵,花梗较花丝长,伸出总苞外,子房近球形,密被刺毛,花柱3枚,柱头2叉。蒴果三棱状球形,具小疣状突起及红色刺毛;种子卵形,赭红色,长约5mm,一端具明显白色种阜。花期夏季。
生长环境生于原野、山坡路旁或向阳草丛中。分布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
根长圆柱状,圆锥状至纺锤状,直径1-8cm,外皮黄褐色,具纵皱纹。粉质,断面黄白色,具凹凸相间的同心环纹。
相关论述1、《滇南本草》:“搽疥癞疮。”
2、《云南中草药》:“止血,消炎,消肿。治外伤出血。”
3、《全国中草药汇编》:“泻下逐水,外用止血止痒。主治创伤出血,淋巴结核,跌打瘀血肿痛,皮肤瘙痒,癣疥。”
附注本属植物作大狼毒药用的尚有:①毛大狼毒(被盖大狼毒)Euphorbia nematocypba Hand.-Mazz. var. induta Hand.-Mazz.分布于云南。②蓝叶大戟Euphorbia cyanophylla Levl.又名:大狼毒(云南富民)。分布于云南。
药理作用保肝和抗氧化作用。
1234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白云娥 - 副教授 - 山西医科大学中药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