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雾水葛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雾水葛,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雾水葛Pouzolzia zeylanica(L.) Benn.的带根全草。分布于甘肃、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清肿排脓,利水通淋之功效。用于疮疡痈疽,乳痈,风火牙痛,痢疾,腹泻,小便淋痛,白浊。

别名地消散、脓见消、吸脓膏、田薯、石薯、水麻秧、拔脓膏、山参、糯米草、山三茄、生肉药。

入药部位带根全草。

性味味甘、淡,性寒。

归经入脾、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清肿排脓,利水通淋。

主治用于疮疡痈疽,乳痈,风火牙痛,痢疾,腹泻,小便淋痛,白浊。

相关配伍1、治外伤骨折(复位后,小夹板固定),痈疮:雾水葛鲜叶适量捣敷患处,或用干粉调酒包敷患处。(《文山中草药》)

2、治硬皮病:雾水葛叶、葫芦茶叶,和食盐捣烂外敷;并用雾水葛茎和葫芦茶煎水洗擦。(《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含漱。

使用注意疮疡无脓者勿用之,以免增痛。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性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渐升,高12-40厘米,不分枝,通常在基部或下部有1-3对对生的长分枝,枝条不分枝或有少数极短的分枝,有短伏毛,或混有开展的疏柔毛。叶全部对生,或茎顶部的对生;叶片草质,卵形或宽卵形,长1.2-3.8厘米,宽0.8-2.6厘米,短分枝的叶很小,长约6毫米,顶端短渐尖或微钝,基部圆形,边缘全缘,两面有疏伏毛,或有时下面的毛较密,侧脉1对;叶柄长0.3-1.6厘米。团伞花序通常两性,直径1-2.5毫米;苞片三角形,长2-3毫米,顶端骤尖,背面有毛。雄花有短梗:花被片4,狭长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约1.5毫米,基部稍合生,外面有疏毛;雄蕊4,长约1.8毫米,花药长约0.5毫米;退化雌蕊狭倒卵形,长约0.4毫米。雌花:花被椭圆形或近菱形,长约0.8毫米,顶端有2小齿,外面密被柔毛,果期呈菱状卵形,长约1.5毫米;柱头长1.2-2毫米。瘦果卵球形,长约1.2毫米,淡黄白色,上部褐色,或全部黑色,有光泽。花期秋季。

生长环境生于潮湿的山地,沟边和路旁或低山灌丛中或疏林中。分布于甘肃、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干燥带根全草,根系细小,主茎短,分枝较多,疏被毛,红棕色。叶膜质而脆,易碎,叶柄纤细。气微,味淡。

相关论述1、《岭南采药录》:“取茎叶捣烂,敷痈疽及火疮,消肿散毒排脓。”“又能治白浊,湿热痢,取其根煎服。牙痛,煎水含之。”

2、《广东中药》:“解毒,祛湿,敷疮有吸脓之功。治风火牙痛,眼热,吐血。”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巢志茂 - 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