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草,中药名。为金粟兰科植物丝穗金粟兰Chloranthus fortunei(A.Gray)Solms-Lamb.的全草或根。分布于华东、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具有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疖癣疥,毒蛇咬伤。入药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活血,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疖癣疥,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3-6g。外用:鲜全草适量,捣敷。
禁忌内服不可过量,孕妇慎服。
采集加工夏季采集,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5-40cm。根茎粗短,密生多数细长须根。茎直立,单生或数个丛生,下部节上对生2片鳞状叶。叶对生,一般4片生于茎上部;叶柄长1-1.5cm;鳞状叶三角形;托叶钻形;叶片纸质,宽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1cm,宽3-7cm,先端短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锯齿,齿尖有一腺体,近基部全缘。穗状花序单一,顶生,连总花梗长4-6cm;苞片倒卵形,通常2-3齿裂;花白色;雄蕊3,药隔基部合生,着生于子房上部外侧,中央药隔具1个2室的花药,两侧药隔各具1个1室的花药,药隔伸长成丝状,长1-1.9cm,药室在药隔的基部;子房倒卵形,无花柱。核果球形,有纵条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生山坡林下阴湿处或草丛中。分布于华东及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
药材性状根茎呈团块状,节间较密。须根细长弯曲,直径0.5-1.5m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具明显纵皱纹,有支根痕;质脆易断,皮部易与本部剥离而露出木心。茎具纵棱;表面浅棕色;节处棕黑色,具残存托叶,节间长4-10cm。叶对生,茎顶两对密集,常似4叶轮生;叶皱缩,展平后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10cm,宽2.5-6cm,边缘具圆锯齿,灰绿色;叶柄长0.5-1.5cm。有的可见单一顶生的穗状花序(或果序)。气香,味苦、辛。
1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袁贤达 - 博士、助理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