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枇杷花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枇杷花,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的花。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具有疏风止咳、通鼻窍之功效。常用于头风,鼻塞流涕,虚劳久嗽,痰中带血。

入药部位花。

性味味淡,性平。

归经归肺经。

功效疏风止咳。

主治用于头风,鼻塞流涕,虚劳久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研末,每次3-6g,吞服;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相关配伍1、治头风,鼻流清涕,枇杷花、辛夷等分,研末,酒服二钱,日二服。(《纲目》)

2、治枯痨咳嗽、痰中带黑血,枇杷花6g,鲜地棕根12g,珠珠七60g,石竹根60g,淫羊藿60g,炖肉服。(《重庆草药》)

3、治咳嗽气喘,(枇杷)花9-15g(蜜妙)。水煎服。(《恩施中草药手册》)

4、治鼻渊,枇杷花、辛夷、薄荷各6g,苍耳子12g,菊花9g,煎服。另将药渣放罐内,煎水,以湿毛巾盖罐口上,趁热熏鼻部。(《安徽中草药》)

炮制一、采集加工:冬、春季采花,晒干。

二、炮制方法:净制,将原药拣去杂质,筛去灰屑(《江苏》)

植物特征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椭圆长圆形,长12-3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毫米,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长1-1.5厘米,先端急尖,有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19厘米,具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梗长2-8毫米;苞片钻形,长2-5毫米,密生锈色绒毛;花直径12-20毫米;萼筒浅杯状,长4-5毫米,萼片三角卵形,长2-3毫米,先端急尖,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毫米,宽4-6毫米,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20,远短于花瓣,花丝基部扩展;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子房顶端有锈色柔毛,5室,每室有2胚珠。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2-5厘米,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不久脱落;种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厘米,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产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

药材性状圆锥花序,密被绒毛。苞片凿状,有褐色绒毛。花萼5浅裂,萼管短,密被绒毛。花瓣5,黄白色,倒卵形,内面近基部有毛。雄蕊20-25;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胚珠2枚,花柱5,柱头头状。气微清香,味微甘、涩。

药理作用1、止咳作用。

2、镇痛作用。

现代应用治疗蛲虫病,百日咳,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和青年痤疮等。

相关论述1、姚可成《食物本草》:“治头风,鼻流清涕。”

2、《重庆草药》:“治枯痨咳嗽,痰中带黑血。”

1234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袁贤达 - 博士、助理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明伟 - 副教授,硕士,讲师 - 甘肃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