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独脚柑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独脚柑,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独脚金Striga asiatica (L)O. Kuntze.的全草。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具有健脾消积,清热杀虫之功效。常用于健脾消积,清热杀虫。

别名细独脚马骝、马佬含菊、金锁匙、地莲芝、鹿草、疳积草、黄花甘、同脚草、犸骝草、地连枝、消米虫、五疳草、黄花积药草、串金黄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归经归肝、脾、胃经。

功效健脾消积,清热杀虫。

主治小儿伤食,疳积黄肿,夜盲,夏季热,腹泻,肝炎。

相关配伍1、治小儿疳积、夜盲:独脚柑9-15g。和猪肝煮熟服,日服1次。(《闽南民间草药》)

2、治小儿腹泻:独脚金6g,地锦6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黄疸肝炎:独脚金全草15-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理特性独脚金,又名干草、矮脚子。一年生半寄生草本,高10-30cm。全株被刚毛。茎单1,少分枝。叶下部者对生,上部者互生,叶片线形或狭披针形,长约1cm或更短,有时退化为鳞片。花单朵腋生,或在茎顶端形成穗状花序,下部花疏,上部花紧密,无柄;苞片常长于萼;萼管状,5裂,裂片钻形,具棱10条;花冠黄色、红色或白色,长1-1.5cm,花冠先端急剧弯曲,上唇短2裂,下唇3裂;雄蕊4,内藏,花室1室;花柱细长,先端棒状。蒴果卵形,包于宿存的萼内。种子多数。花期7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生于庄稼地和荒草地,寄生于寄主的根上。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性状鉴别干燥的全草,全体呈黄褐色或绿褐色,茎细,被灰白色糙毛。叶线形或披针形,多数脱落。中部以上为稀疏的穗状花序,除少数未结果的植株可见干枯的花冠外,其余大部都已脱落;萼管状。蒴果黑褐色,藏于萼筒中,花柱残存。种子细小,黄棕色。

以植株完整、带绿色、无泥砂杂质者为佳。

药理作用抑菌作用。

相关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除小儿黄气,五腑虫积。”

2、《本草求原》:“消疳积黄肿。”

3、《广西中药志》:“退热解渴,消食。治疳积烦渴,食欲不振。”

4、《广东中药》:“解积,去肝火。治小儿疳积消瘦,精神烦躁,夜睡不宁,磨牙咬指,常发热,大小便不调。”

5、《湖南药物志》:“驱虫,消积,退热。用于小儿疳积,夏季热,腹泻,黄疸肝炎。”

6、《贵州草药》:“润肺止咳。治喉痒,咳嗽。”

7、《四川常用中草药》:“清心火,解热毒。治小儿疳积,小便赤,大便热燥等症。”

8、《福建药物志》:“平肝热。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咽喉炎,结合膜炎,夜盲症,毒蛇咬伤。”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巢志茂 - 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