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中药名。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 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分布于等地。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之功效。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经闭,癥瘕,久疟疟母。入药部位
动物的背甲。
性味味咸,性微寒。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主治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经闭,癥瘕,久疟,疟母。
相关配伍1、治石淋:鳖甲杵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三,下石子,瘥。(《肘后方》)
2、治痈疽不敛,不拘发背一切疮:鳖甲烧存性,研掺。(《怪证奇方》)
用法用量9~24g,先煎。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禁服。
采集加工春、夏、秋季捕捉,用刀割取背甲,去净残肉,晒干。
炮制方法1、鳖甲 置蒸锅内,沸水蒸45分钟,取出,放入热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去皮肉,洗净,干燥。
2、醋鳖甲 取净鳖甲,照烫法(附录Ⅱ D)用砂烫至表面淡黄色,取出,醋淬,干燥。用时捣碎。
生长环境多生活于湖泊、小河及池溏旁的沙泥里。6~7月间产卵。分布很广,由东北至海南岛以及湖北、安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主产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湖南、浙江、江西等地。此外,四川、福建、陕西、甘肃、贵州亦产。以湖北、安徽二省产量最大。
鉴别药材性状
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长10~15cm,宽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略有光泽,具细网状皱纹及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中间有一条纵棱,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外皮脱落后,可见锯齿状嵌接缝。内表面类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颈骨向内卷曲,两侧各有肋骨8条,伸出边缘。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相关论述1、《本经》:“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核)、恶肉。”
2、《别录》:“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3、《药性论》:“主宿食、症块、痃癖气、冷瘕、劳瘦,下气,除骨热,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治妇人漏下五色,羸瘦者。”
1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承瑜 - 博士后 - 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