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毒根斑鸠菊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毒根斑鸠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的藤茎、根。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解表,舒筋活络,截疟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

入药部位藤茎、根。

性味味苦,性凉,有小毒。

归经归肺经。

功效祛风解表,舒筋活络,截疟。

主治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

相关配伍防治疟疾:鲜毒根斑鸠菊60g,鲜黄皮叶、鲜土牛膝各65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4日。(《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法用量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眼。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请严格按照规定剂量服用。过量服用可产生中毒症状,如腹痛、腹泻、头晕、眼花等。

采集加工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或藤本,长3-12m。枝圆柱形,具条纹,被锈色或灰褐色密绒毛;叶具短柄,厚纸质,卵状长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21cm,宽3-8cm,顶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稀具疏浅齿,侧脉5-7对,弧状向近边缘相连结,细脉明显网状,叶脉在下面明显突起,上面除中脉和侧脉被短毛外,无毛或近无毛,下面被疏或较密的锈色短柔毛,两面均有树脂状腺;叶柄5-15mm,密被锈色短绒毛;头状花序较多数,径8-10mm,具18-21个花,通常在枝端或上部叶腋排成顶生或腋生疏圆锥花序;花序梗长5-10mm,常具1-2个线形小苞片,密被锈色或灰褐色短绒毛和腺;总苞卵状球形或钟状,长6-8mm,宽8-10mm;总苞片5层,覆瓦状,卵形至长圆形,顶端钝或稍尖,背面被锈色或黄褐色短绒毛,外层短,内层长圆形,长6-7mm,宽1-1.5mm;花托平,径约3mm,被锈色短柔毛,具窝孔;花淡红或淡红紫色,花冠管状,长8-10mm,具腺,向上部稍扩大,裂片线状披针形,顶端外面具腺;瘦果近圆柱形,长4-4.5mm,具10条肋,被短柔毛;冠毛红色或红褐色,外层少数或无,易脱落,内层糙毛状,长8-10mm。花期10月至翌年4月。

生长环境生于山沟、溪边或路旁灌丛中。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家春 - 博士,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 -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