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七,为禾本科高粱属植物拟高粱Sorghum propinquum (Kunth.)Hitchc.的根状茎。我国南方各地均有栽培,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贵州等地。具有清肺热,益气血之功效。常用于痨伤咳嗽、吐血、泄泻、消化不良、跌打肿痛。入药部位
根状茎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清肺热、益气血。
主治主痨伤咳嗽、吐血、泄泻、消化不良、跌打肿痛。
相关配伍1、消化不良:拟高粱根状茎30g,白术9g,陈皮6g。水煎服。《湖南植物志》
2、跌打肿痛:拟高粱鲜根状茎捣烂敷。或配落新妇用醋磨搽。《湖南植物志》
3、咳喘:高粱七(根)15g。蒸冰糖服。《湖南植物志》
用法用量内服:鲜品150g,干品减半,炖肉服。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特征密丛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须根坚韧。秆直立,高1.5~3米,基部径1~3厘米,具多节,节上具灰白色短柔毛。叶鞘无毛,或鞘口内面及边缘具柔毛;叶舌质较硬,长0.5~1毫米,具长约2毫米的细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0~90厘米,宽3~5厘米,两面无毛,中脉较粗,在两面隆起,绿黄色,边缘软骨质,疏生向上的微细小刺毛,稍粗糙。
圆锥花序开展,长30~50厘米,宽6~15厘米;分枝纤细,3~6枚轮生,下部者长15~20厘米,基部腋间具柔毛;总状花序具3~7节,其下裸露部分长2~6厘米;小穗成熟后,其柄与小穗均易脱落,无柄小穗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3.8~4.5毫米,宽1.2~2毫米,先端尖或具小尖头,疏生柔毛,基盘钝,具细毛;颖薄革质,具不明显的横脉,第一颖具9~11脉,脉在上部明显,边缘内折,两侧具不明显的脊,顶端无齿或具不明显的3小齿;第二颖具7脉,上部具脊,略呈舟形,疏生柔毛;第一外稃透明膜质,宽披针形,稍短于颖,具纤毛;第二外稃短于第一外稃,顶端尖或微凹,无芒或具1细弱扭曲的芒;花药长2~2.5毫米,棕黄色;花柱2,分离或仅基部连合;柱头帚状。颖果倒卵形,棕褐色。有柄小穗雄性,约与无柄小穗等长,但较狭,颜色亦较深,质地亦较软。花果期夏秋季。
生长环境生于河岸湿地,喜温,能在40℃气温下生长, 适于在pH值4~5. 5之间的红壤种植。具有耐盐碱、贫瘠土壤,抗旱等优点。
12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承瑜 - 博士后 - 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