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泡叶,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蔷薇科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 Ser.的叶入药,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疮。用于感冒发热,咳、便血,崩漏,创伤出血,皮肤糜烂,黄水疮等。入药部位
叶
性味味甘、苦,性平。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消疮。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咳、便血,崩漏,创伤出血,皮肤糜烂,黄水疮。
相关配伍①治外伤出血:高粱泡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②治肺病咳血:高粱泡叶五钱,水煎,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煎汤9~15g。
采集加工7~10月采收,切碎,鲜用或晒干。
植物特征半落叶藤状灌木,高达3米;枝幼时有细柔毛或近无毛,有微弯小皮刺。单叶宽卵形,稀长圆状卵形,长5~10(12)厘米,宽1~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上面疏生柔毛或沿叶脉有柔毛,下面被疏柔毛,沿叶脉毛较密,中脉上常疏生小皮刺,边缘明显3~5裂或呈波状,有细锯齿;叶柄长2~4(5)厘米,具细柔毛或近于无毛,有稀疏小皮刺;托叶离生,线状深裂,有细柔毛或近无毛,常脱落。
圆锥花序顶生,生于枝上部叶腋内的花序常近总状,有时仅数朵花簇生于叶腋;总花梗、花梗和花萼均被细柔毛;花梗长0.5~1厘米;苞片与托叶相似;花直径约8毫米;萼片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全缘,外面边缘和内面均被白色短柔毛,仅在内萼片边缘具灰白色绒毛;花瓣倒卵形,白色,无毛,稍短于萼片;雄蕊多数,稍短于花瓣,花丝宽扁;雌蕊约15~20,通常无毛。果实小,近球形,直径约6~8毫米,由多数小核果组成,无毛,熟时红色;核较小,长约2毫米,有明显皱纹。花期7~8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生低海拔山坡、山谷或路旁灌木丛中阴湿处或生于林缘及草坪。
相关论述《全国中草药汇编》:“外用治创伤出血。”
《福建药物志》:“止血,解毒,消肿。治咳血、便血、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广西本草选编》:“清热生津。”
12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承瑜 - 博士后 - 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