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滇丹参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滇丹参,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云南鼠尾草Salvia yunnanensis C.H.Wright的根。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止血,养心安神,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腹痛,症瘕,胸痹绞痛,关节痛,疝痛,崩漏,吐血,衄血,咳血,血虚肢麻,失眠,健忘,惊悸,怔忡,乳痈,疮肿,跌打瘀肿。

别名丹参、小丹参、紫丹参、小红参、小红草乌、小红丹参、山槟榔、云南丹参、石山丹参。

入药部位根。

性味味微苦、微甘,性微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止血,养心安神,解毒消肿。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腹痛,症瘕,胸痹绞痛,关节痛,疝痛,崩漏,吐血,衄血,咳血,血虚肢麻,失眠,健忘,惊悸,怔忡,乳痈,疮肿,跌打瘀肿。

相关配伍1、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吐血,咳血:紫丹参9-15g。煎服。(《红河中草药》)

2、治乳腺炎:鲜紫丹参适量。捣烂加乙醇适量,调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3、治痈疮肿毒:紫丹参15g,煎服。外用鲜品捣敷。(《红河中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晒干。

形态特征云南鼠尾草,又名奔马草、紫丹参、紫参。多年生草本,高约30cm。根状茎短缩,块根丹红色,纺锤形。茎被长柔毛。叶通常基生,单叶或三裂,叶下面带紫色,两面被密或疏长柔毛,叶柄被长柔毛。轮伞花序4-6花,疏离,组成顶生假总状花序,花序被腺毛或长柔毛;二唇形,上唇三角形,下唇2浅裂;花冠蓝紫色,长2.5-3cm,下唇中裂片倒心形;花丝长3mm,药隔长6-10mm,上臂较下臂长约2倍,下臂的药室退化增大而在先端联合。小坚果椭圆形,黑棕色,无毛。花期4-8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800-2900m的草地、林缘及疏林干燥地上。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性状鉴别根茎粗短,表面粗糙,具有密集的叶痕,以及残留茎基和叶柄基。根纺锤形,1-数条,呈簇状或着生于根茎的一侧,长5-18cm,直径2-7mm,偶至1cm;支根的分支处变细。表面砖红色或暗红棕色,有纵缩纹,可见须根痕;老根栓皮灰褐色或棕褐色,呈鳞片状脱落,露出红棕色新栓皮,有的皮部开裂,显出白色的木部。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角质样或纤维性,木栓层砖红色,皮部灰褐色,形成层明显,木部黄白色,可见放射状纹理。气微香,味淡,微苦涩。

药理作用1、显著提高常压耐缺氧能力。

2、增加冠脉流量。

3、抗凝血作用。

现代应用临床用于治疗脑血栓,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慢性肝炎等。

相关论述1、《滇南本草》:“补心,生血,养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生新血,去瘀血,安生胎,落死胎。一味可抵四物汤补血之功。”

2、《云南中草药》:“活血调经,去瘀生新。主治月经不调,血崩,产后高热,闭经,乳痈,症瘕痞块。”

附注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甘嘉荷 - 博士、助理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