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竹子皮为藤黄科植物木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 ex Benth.)和岭南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的树皮。分布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味苦酸,性凉。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的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肠炎,口腔炎,牙周炎,下肢溃疡,湿疹,烫伤等病症。
入药部位树皮。
性味味苦酸,性凉。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生肌。
主治治疗消化性溃疡,肠炎,口腔炎,牙周炎,下肢溃疡,湿疹,烫伤。
相关配伍1.治胃肠炎:山竹树皮6克,古山龙18克,黄荆叶3克。水煮2次,浓缩至30ml,分2次服。
2.治烧伤:山竹树皮粉,加花生油(熬沸)适量,调成糊状,涂于伤面,每日1~2次。
3.治麻风足底溃疡:山竹树皮粉,撒在经外科处理后的溃疡面上,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患处。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采集加工四季可采,砍伐茎干,剥取内皮,切碎,晒干或研成粉。
形态特征1.木竹子常绿乔木,高5-17m。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革质,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5cm,宽2-5cm,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微凸起,侧脉每边在8条以上,在近叶缘处网结,不达中缘。花单性,稀杂性,橙黄色;雄花数朵组成聚伞花序,再排成总状或圆锥花序;萼片、花瓣均为4数;雄蕊多数,合生成4束,高出于退化雌蕊;退化雌蕊柱状,具明显的盾状柱头,4裂;雌花序有雌花1-5朵,退化雄蕊束短,束柄长约1.5mm,短于雌蕊;子房长圆形,2室,无花柱,柱头大而厚,盾形。浆果球形、卵形至倒卵形,熟时青黄色,直径2.5-3cm,先端有宿存柱头,果皮有黄色树脂。花期5月,果期7-8月。
2.岭南山竹子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5m。树皮深灰色。老枝通常具断环纹。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cm;叶片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0cm,宽2-3.5cm,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干时边缘反卷,侧脉每边至少在8条以上,两面均无毛。花单性,异株,橙色或淡黄色;雄花成聚伞花序生于叶腋或枝顶;花梗长3-7mm;萼片4;花瓣4;雄蕊多数,合生成一肉质体,花药聚生成头状,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无花梗;萼片4;花瓣4;退化雄蕊合生成4束,短于雌蕊;子房卵圆形,8-10室,无花柱,柱头盾状。浆果近球形,无棱,长2-4cm,直径2-3.5cm,黄绿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长环境1.生于山地沟谷常绿阔叶林中。分布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2.生于山地湿润肥沃的地方。分布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相关论述1.《广西中草药》:“消炎止痛,收敛生肌。主治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牙周炎、痈疮溃烂。”
2.《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轻度出血。外用治下肢溃疡。”
3.《广西民族药简编》:“水煎服,治哮喘(瑶族)。”
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科力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