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雪参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雪参,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 f. et Thoms. var. racemosa (Maxim.) Prain的根。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补气,益肾之功效。常用于久泻,脱肛,食欲不振,便血,浮肿,久咳,哮喘,眩晕及夜盲症。

入药部位根。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脾、肾经。

功效补气,益肾。

主治用于久泻,脱肛,食欲不振,便血,浮肿,久咳,哮喘,眩晕及夜盲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采集加工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泥土,晒干。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体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硬刺。主根圆柱形,长达20厘米,上部粗0.5-1.5厘米,向下渐狭。茎圆柱形,不分枝,有时混生基生花葶,近基部粗0.5-1厘米,基部盖以光滑、宿存的叶基。基生叶长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稀狭卵形、条形,长5-20厘米,宽0.7-4.2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狭楔形,下延至叶柄基部,边缘全缘或波状,稀具不规则的粗锯齿,两面绿色,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平展或紧贴的刺毛,有时刺毛基部呈紫色,中脉在背面隆起,侧脉在两面均明显,叶脉延伸至翅,叶柄长3-8厘米;下部茎生叶同基生叶,上部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有时条形,长3-17厘米,宽0.6-3厘米,全缘,两面被刺毛,具短柄、近无柄至最上部者无柄。花生于上部(约1/3)茎生叶腋内,最上部花无苞片,有时也生于基生叶腋的花葶上;花梗长2-5厘米。花芽近圆形或卵形,直径约1厘米; 萼片长圆状卵形,外面被刺毛;花瓣5-8,倒卵状长圆形,长2-3厘米,宽1-2厘米,天蓝色或蓝紫色,有时红色,无毛;花丝丝状,长约1厘米,紫色,花药长圆形,黄色;子房卵形,长5-8毫米,密被刺毛,花柱圆锥形,长2-4毫米,具棱,无毛,柱头长圆形,长1-2毫米。蒴果卵形或长卵形, 长0.5-2厘米,粗0.4-1.2厘米,密被刺毛,4-6瓣自顶端开裂至全长的1/3;果梗长1-15厘米,被刺毛;宿存花柱长0.7-1厘米,粗达2毫米。种子长圆形,长1-2毫米,种皮具窗格状网纹。花果期5-11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3000-4900m的草坡、石坡或林下。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药材性状根呈扭曲的圆锥形,长9-25cm,直径0.5-2.5c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根端残存叶基及黄色毛状物,上侧面有环纹,中下部有纵皱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松泡,淡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以粗大、味甜者为佳。

相关论述1、《云南中草药》:“补气益肾。主治体虚,头昏眩晕,食欲不振,夜盲。”

2、《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年:“补中益气,止咳平喘,止痢。用于气虚下陷,脱肛,便血,浮肿,久泻,久咳,哮喘。”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科力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