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羊黄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羊黄,中药名。为牛科动物山羊Capra hircus Linnaeus的胆囊结石。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清热,开窍,化痰,镇惊之功效。常用于热盛神昏,风痰闭窍,谵妄,惊痫。

入药部位胆囊结石。

性味味苦,性平,小毒。

归经归肝、心经。

功效清热,开窍,化痰,镇惊。

主治热盛神昏,风痰闭窍,谵妄,惊痫。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冲,1-1.5g。

采集加工四季均可,宰羊时,剖腹,取胆囊,如发现有结石,即取出,洗净,晾干。

形态特征山羊,又名长髯主簿。体长1-1.2m,体重10-35kg。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

生长环境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颇多。分布于全国各地。

药理作用1、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2、抗炎作用。

3、增强耐缺氧能力。

相关论述《陆川本草》:“苦、平,有小毒。”“代牛黄用,泻热,利痰,通窍,镇惊。治风痰闭窍,痰火昏迷热病谵妄,小儿惊痫。”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科力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