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白粉藤,中药名。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毛叶白粉藤(Cissus assamica (Laws.)Craib[Vitis assamica Laws.])的藤茎。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西、福建、西藏等地。味淡、微涩,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止咳、平喘、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毒蛇咬伤等病症。
入药部位藤茎。
性味味淡、微涩,性平。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止咳,平喘,解毒。
主治用于咳嗽,哮喘,毒蛇咬伤等病症。
相关配伍1、治支气管炎、哮喘:毛叶白粉藤6g,水煎冲酒服。(《广西民族药简编》)
2、治毒蛇咬伤:毛叶白粉藤适量,捣敷伤口周围。(《广西民族药简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生理特性攀援亚灌木。全株无毛或多少被锈色短柔毛。小枝有明显的条纹,枝圆柱状;卷须有时分叉,初时被毛,后渐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5cm,初时被锈色长柔毛;托叶膜质,近圆形,长3-4mm;叶片膜质,心形,长和宽各7-12cm,先端短急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鲜绿色或暗灰绿色,多少有光泽,干时呈浅红褐色,两面在成熟时无毛或背面有时多少被锈色短柔毛。花两性,聚伞花序组成比叶短并与其对生的伞形花序;花梗纤细,长3-4mm,结果时伸长;花萼杯状,无毛;花瓣4,卵圆形;雄蕊与花瓣对生;花盘浅波状4裂;子房上位,无毛或多少被毛。浆果小,梨形,长6-8mm,直径4-5mm,干时黑色,有种子1颗。花期4-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生于低、中山的密林或溪边疏林中。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西、福建、西藏等地。
药材性状本品藤茎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0.3-1.5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棱状条纹,并伴有多数红褐色点状突起的皮孔。节明显,节间长5-10cm。断面不平坦,皮部窄,木质部呈黄褐色,射线辐射状,导管的孔眼明显,木质部易纵向片状分离,中心髓部红褐色。气微,味淡,口尝有滑腻感。
相关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淡、微涩、平。有拔毒消肿、散瘀止痛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扭伤、风湿关节疼痛、骨折、痈疮肿毒。”
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随清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