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肉,中药名。为鸭科动物白额雁Anser albifrons(Sopoli)、鸿雁Anser cygnoides(Linnaeus)等的肉。白额雁在西伯利亚北部繁殖,迁至长江下游一带越冬。鸿雁分布于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南部、包头、阿尔泰山脉、黄河上游、河北、青岛;长江下游;福建、台湾。具有祛风,舒筋壮骨之功效。常用于诸风麻木不仁,筋脉拘挛,半身不遂。
入药部位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肺、肝、肾经。
功效祛风,舒筋壮骨。
主治诸风麻木不仁,筋脉拘挛,半身不遂。
相关配伍1、补五脏、壮筋骨:雁1只,去毛及内脏,加盐和调料,煮熟后食肉喝汤。(《家庭食疗选》)
2、治阴虚所致消渴饮多、气短乏力:雁1只,去毛及内脏,切小块,淮山药、玉竹各30g,共水煮,熟后食肉饮汤。(《家庭食疗选》)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食。
使用注意《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气。”
采集加工以冬季捕捉为好。捕得杀死后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形态特征1.白额雁又名大雁、花斑、明斑。雄鸟体长约70cm,雌鸟较小。嘴扁平,被有软皮,肉色或玫瑰色,尖端具角质嘴甲,灰色或白色。虹膜棕色。嘴基和前额皆有白色横纹。头和颈、背部羽毛棕黑,羽缘灰白色。尾羽亦棕黑色,羽缘白色。胸、腹部棕灰色,布有不规则黑斑。幼鸟无此黑斑,嘴基亦无白纹。腿和脚橙黄色,有4趾,前3趾间具蹼,后1趾小而不着地,蹼淡黄色;爪短而钝,白色或黑色。
2.鸿雁又名原鹅、冠雁、黑嘴雁、沙雁、草雁。雄鸟成体长约90cm,雌鸟较雄鸟为小,雌雄羽毛相似。嘴裂基部有2条黑褐色颚纹,颏及喉棕红。头顶至枕部为棕褐色,向后渐深。颈部除正中呈棕褐色外,余均白色。背、肩、三级飞羽暗褐色,羽缘淡棕色;初级飞羽灰褐,端部转黑褐色;次级飞羽浓褐;翅上覆羽灰褐,羽缘棕白以至白色。下背和腰黑褐色。前颈下部和胸部均淡肉红色,向后渐淡至下腹转为纯白色。胁部暗褐,羽缘棕白。翅下覆羽及腋羽暗灰。尾羽暗褐色,尾上覆羽前褐后白,尾下覆羽和尾侧覆羽纯白。嘴黑色,雄雁的上嘴基部有一瘤状突。虹膜赤褐色或褐色,趾跖橙黄色,爪黑色。
生长环境1.白额雁一般栖息在沼泽地区。迁徙时,集成大群,有序飞行。食性主要为植物,偶也食昆虫或蠕虫。在西伯利亚北部繁殖,迁至长江下游一带越冬。
白额雁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滥捕。
2.鸿雁栖息于旷野、湖泊、河川和沼泽地带,有时也可见于森林中。在草原和茂密的芦苇间筑巢。以植物为主要食物,也吃少量贝类。每年4-5月产卵,每窝5-8枚,呈乳白色。分布于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南部、包头、阿尔泰山脉、黄河上游、河北、青岛;长江下游;福建、台湾。
相关论述《本草经集注》:“鹜作木音,云是野鸭,今此一名鹜肪。则雁鹜皆相类尔。夫雁乃住江湖,夏应产伏,皆往北,恐雁门北人不食此鸟故也。中原亦重之尔。虽采无时,以冬月为好。”
附注可供药用的同属动物还有豆雁、灰雁等。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随清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