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大面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大面是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俗称“大花脸”。多扮演净行中的正面人物。大面的脸谱有红、黑、紫、蓝、粉色等。

简介大面的脸谱有红的(表示忠义、耿直);有黑的(表示刚正、勇敢);有紫的(表示热烈、忠谨);有蓝的(表示妖邪、盗寇);也有的粉色(表示老臣、宿将)等。而以红、黑两色为主。昆剧里有“七红、八黑、三和尚”之说。七红,是指七个红脸人物,如:《风云会》的赵匡胤、《三国志·刀会》的关羽、《八义记》的屠岸贾、《慈悲愿》的回回、《双红记》的昆仑奴、《一钟情》的弼灵公、《九莲灯》的火德星君。八黑是指八个黑脸人物,如《千金记》的项羽、《三国志》的张飞、《水浒记》的李逵、《慈悲愿》的尉迟恭、《霄光剑》的铁勒奴、《三国志》的周仓、《人兽关》的包公、《天下乐》的钟馗。三和尚是指净角的三折重头戏,如《祝发记·渡江》的达摩和尚、《西厢记·寺警》的惠明和尚、《昊天塔·五台》的杨五郎和尚。大面所扮演的多为净行中地位较高、性格勇武、暴烈的一类人物。表演技艺要求声音洪亮,或气势雄稳,或有叫、跳之技,具有鲜明人物个性。1

历史记载唐代歌舞戏,又作代面。取材于历史故事。据《乐府杂录》、《旧唐书·音乐志》、《教坊记》记载,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勇武过人,但容貌清秀,自以为不足以威慑敌人,遂戴木雕面具出战,时常取胜。一次与周师战于洛阳金墉城下,以少击众,大胜敌军。齐人慕其勇冠三军,便模仿他的动作,编成舞蹈,配以歌曲,称为《兰陵王入阵曲》。唐代发展成歌舞戏,称之为大面。演戏时,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头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乐府杂录》),载歌载舞,作种种指挥、击刺的姿态。这个戏塑造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公元700年,年仅5岁的唐卫王李隆范,在其祖母武则天明堂开宴时,曾表演过这一歌舞戏。2

大面这个节目,主要表演两军争斗,基本上沿袭了角抵戏的路子,但配有歌曲。兰陵王所戴面具,既为慑敌,其眉目神情必然相当夸张,后世的戏曲脸谱,受到它的影响,日本的雅乐亦受其影响。

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俗称“大花脸”。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角色。”

北齐 以来至 隋 唐 时期的一种歌舞节目。 唐 崔令钦 《教坊记》:“《大面》,出 北齐 兰陵王 长恭 ,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作“代面”。1

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正如杜甫《忆昔》所回忆的那样:“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唐代戏曲艺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兴盛起来的,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民间,演艺活动皆十分频繁。大面戏”《兰陵王》剧目人物图 -西安唐代墓室壁画Ⅸ宴乐舞蹈田》唐代兴起的“大面戏”,又称。代面戏”,是指演员戴着大面具演出的戏。据考证,此后的戏曲直接在演员脸上化妆彩绘的脸谱,就是由这种“大面戏”发展而来的。据《全唐文》卷279郑万钧Ⅸ代国长公主碑文》载,武后久视元年,6岁的李隆基、弟弟岐王李隆范,4岁的妹妹代国公主等,在76岁的武则天面前串演了几个节目,李隆基表演的是舞蹈《长命女》,李隆范表演的是。大面戏”《兰陵王》,代国公主和寿昌公主对舞一曲西凉恸其中。大面戏《兰陵王》尤为博得好评。2

唐代的贵族阶层是很注重文化的,每逢喜庆节日便举行演艺活动,招待宾客。西安出土的唐代墓室壁画Ⅸ宴乐舞蹈图》,便是反映唐代贵族阶层举行家庭宴乐歌舞演出的场景。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唐代壁画《舞乐女伎图》,以俯瞰构图描绘了唐代贵族组织女艺人演出的全景。唐代贵族有时出行也不忘艺术享受,常常带着演艺队边行边演。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的北壁唐代壁画《南国夫人出行图》,反映了晚唐咸通年问(公元嘶1—874年)张议潮夫人出行去敦煌礼佛途中,一路上观赏随行杂技和歌舞演员载歌载舞的情景,真是气派十足。2

话剧话剧民族化是我国戏剧影视表演教育中一以贯之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的表演教学体制主要是建国初期沿用前苏联戏剧院校的教学体制,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基础,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同时,有机地融入各种风格化元素,充实演员的表演形态、丰富演员的表演技巧。这其中,不仅包括西方各种戏剧流派和前沿理念,更重要的是将中国艺术美学中的诸多要素融会贯通,形成具有时代气息的民族化话剧表演。

主要内容《大面》讲述北齐开国奠基者先王惨遭亲弟鸠杀,死于非命,其弟旋即称王建立北齐,并霸占兄嫂将其立为齐后,又将其子幼小的兰陵王当成优伶驯养,取乐于宫中。因受齐王杀孤要挟,齐后隐忍一十数载,在无法忍受儿子兰陵王被齐王玩弄至丧志的情形下冒险将先王的“神兽大面”授予兰陵王。戴上神奇“大面”的兰陵王如有神助,屡建战功,最终诛杀了齐王,复仇雪耻。然而,已经习惯了戴着“大面”横扫一切的兰陵王,其原本善良的天性也被异化泯灭,因其无休无止的疯狂“复仇”,致使其失去民心,众叛亲离,那个曾经带来无穷威力的“大面”也已经“长”在了他的脸上再也剥离不开。齐后为了拯救亲生儿子兰陵王,不惜以鲜血浇注大面,以自己的死亡唤醒兰陵王良知的回归。1

研究《大面))需要我们深究的问题很多,如故事发生的年代远离我们现在的生活,那个时代的礼仪风俗是什么,语言是怎样的节律,人的基本精神风貌如何,而作为中国戏剧史上最早的表演形式“大面”本身,其表演元素和表演方式又是怎样的⋯⋯如此种种,都将决定整出戏的表演姿态与“生活”质感。同时,剧中人物有着极大的生离死别般的情感波涛,甚至有着异乎常态的人性与性别的扭曲变异。这些,对于过着校园生活的年轻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另外,历史人物兰陵王又是一代名将,剧中为他所设置的表演元素十分丰富繁难。围绕在兰陵王身边的还有后妃嫔姬,王公卿相,还有伶人戏子,歌伎舞伎,还有“偶戏”与“武戏”,总之这些都需要从民族表演尤其是从戏曲表演中去寻找资源,寻求帮助。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建平 - 副教授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