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麝香壳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麝香壳,中药名。为鹿科动物原麝MoschusmoschiferusLinnaeus.及同属雄性动物的香囊的外层皮。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具有通经入络,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入药部位香囊的外层皮。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脾经。

功效通经入络,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相关配伍1、治疔疮红肿:麝香壳,苍耳虫,冰片。共为末调麻油涂。

2、治痈疽久烂:麝香壳、花蕊石、龙骨、蛤粉、冰片、银朱。共为末涂。

3、治疮疖硬痛:麝香壳、水苋菜、地胆、猪胆汁、赤芍、黄丹。共熬膏,贴患处。(1-3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60年)

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1.5-2.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入膏药敷贴。

使用注意气血虚者禁服。

采集加工捕捉后,将香腺囊对剖,取出麝香,剩下的外壳,干燥后即成。

形态特性原麝又名:獐、香子、山驴子、獐鹿。体长85cm左右,体重12kg左右。耳长直立,上部圆形,鼻端裸出无毛。雄性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后弯曲成獠牙。雌性上犬齿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所以臀部比背部高。主蹄狭长,侧蹄长能及地面。尾短隐于臀毛内。雄性脐部与阴囊之间有麝腺,成囊状,即香囊,外部略隆起,香囊外及中央有二小口,前为麝香囊口,后为尿道口。通体为棕黄褐色、黑褐色等,嘴、面颊灰褐色,两颊有白毛形成的两个白道直连颔下。耳背、耳尖棕褐色或黑褐色,耳内白色。从颈下两则各有白毛延至腋下成两条白色宽带纹,颈背、体背有土黄色或肉桂黄色斑点,排成4-6纵行。腹面毛色较淡,多为黄白色或黄棕色。四肢内侧呈浅棕灰色,外侧深棕或棕褐色。尾浅棕色。

生长环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原麝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濒危,禁止捕猎)

药材性状本品多顺剖成2瓣或4瓣,基部相连;厚3-5mm,起层,内表面有一层棕红色薄膜,称“油皮”,中层称“银皮”。质坚韧,有浓厚的麝香气味。以身干、个大、香气浓者为佳。

现代应用治疗儿童智力不全症。

相关论述《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通关利窍,消肿解毒。治疗疔疮肿痛,痈疽久烂及疮疖硬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