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屎条叶,中药名。为忍冬科植物烟管荚蒾Viburnum utile Hemsl.的茎叶。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止血,接骨之功效。常用于外伤出血,骨折,预防流感。
入药部位茎叶。
性味味苦、涩,性平。
功效止血,接骨。
主治外伤出血,骨折,预防流感。
相关配伍1、接骨:羊屎条叶、水冬瓜根皮、小种三七各适量。打末调苦浓茶外涂。《贵阳民间药草》
2、治刀伤:羊屎条茎上嫩绒毛放于伤口处。(《贵州草药》)
3、预防流感:羊屎条茎叶60g。煎水服。(《贵州草药》)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敷。内服:煎汤,15-60g。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烟管荚蒾,又名牛屎柴、羊屎柴、灰猫条、黑汉条、冷饭团、羊舌条、有用荚蒾。常绿灌木,高达2米;叶下面、叶柄和花序均被由灰白色或黄白色簇状毛组成的细绒毛;当年小枝被带黄褐色或带灰白色绒毛,后变无毛,翌年变红褐色,散生小皮孔。叶革质,卵圆状矩圆形,有时卵圆形至卵圆状披针形,长2-5(-8.5)厘米,顶端圆至稍钝,有时微凹,基部圆形,全缘或很少有少数不明显疏浅齿,边稍内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而无毛,或暗绿色而疏被簇状毛,侧脉5-6对,近缘前互相网结,上面略凸起或不明显,下面稍隆起,有时被锈色簇状毛;叶柄长5-10(-15)毫米。聚伞花序直径5-7厘米,总花梗粗壮,长1-3厘米,第一级辐射枝通常5条,花通常生于第二至第三级辐射枝上;萼筒筒状,长约2毫米,无毛,萼齿卵状三角形,长约0.5毫米,无毛或具少数簇状缘毛;花冠白色,花蕾时带淡红色,辐状,直径6-7毫米,无毛,裂片圆卵形,长约2毫米,与筒等长或略较长;雄蕊与花冠裂片几等长,花药近圆形,直径约1毫米;花柱与萼齿近于等长。果实红色,后变黑色,椭圆状矩圆形至椭圆形,长(6-)7-8毫米;核稍扁,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7毫米,直径(4-)5毫米,有2条极浅背沟和3条腹沟。花期3-4月,果熟期8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山坡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褚克丹 - 教授、主任中药师、博士和硕士生导师 - 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