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白鹤藤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白鹤藤,缠绕藤本。叶卵形至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9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浑圆或有时微心形,上面秃净或近秃净,下面密被银色紧贴的柔毛。花序腋生或顶生,头状或伞状;花序柄长3.5~7厘米,密被银色柔毛;分布我国华南各地。

有白背丝绸、白背绸、白背藤、白背叶(广东、广西),白牡丹、银背叶、银背藤、绸缎叶(广东),绸缎藤、白面水鸡、绸缎木叶、女苑、一匹绸(广西)等叫法。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小枝通常圆柱形,被银白色绢毛,老枝黄褐色,无毛。叶椭圆形或卵形,长5-11(13.5)厘米,宽3-8(-11)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叶面无毛,背面密被银色绢毛,全缘,侧脉多至8对,在叶面不显,在叶背面中、侧脉均突起,网脉不显;叶柄长1.5-6厘米,被银色绢毛。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达3.5-7(8)厘米,被银色绢毛,有棱角或侧扁,次级及三级总梗长5-8毫米,具棱,被银色绢毛,花梗长5毫米,被银色绢毛;苞片椭圆形或卵圆形,钝,外面被银色绢毛,长8-12毫米,宽4-8毫米;萼片卵形,钝,外萼片长9-10毫米,宽6-7毫米,内萼片长6-7毫米,宽4-5毫米,外面被银色绢毛;花冠漏斗状,长约28毫米,白色,外面被银色绢毛,冠檐深裂,裂片长圆形,长达15毫米,先端渐尖,花冠管长6-7毫米;雄蕊着生于基部6-7毫米处,花丝长15毫米,具乳突,向基部扩大,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子房无毛,近球形,2室,每室2胚珠,花柱长2厘米,柱头头状,2裂。果球形,直径8毫米,红色,为增大的萼片包围,萼片凸起,内面红色。种子4-2,卵状三角形,长5毫米,褐色,种脐基生,心形。1

生长环境生于疏林下,或路边灌丛,河边。

分布范围广东、广西有分布,印度东部,越南,老挝亦有。模式标本采自广东鼎湖山。1

主要价值全藤药用,有化痰止咳、润肺、止血、拔毒之功。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痨、肝硬化、肾炎水肿、疮疖、乳痈、皮肤湿疹、脚癣感染、水火烫伤、血崩、外伤止血以及治猪瘟等(广东,广西)。1

【瑶药】白背绸:根、茎治月经不调,月经过多;叶治白带,跌打损伤,昏迷不醒《桂药编》。

【壮药】棵干蒿:根、茎治月经过多,疮毒,胃痛,感冒,血崩;叶治内伤,吐血《桂药编》。

【景颇药】Haqzum nui:治夜盲症《德宏药录》。

【傣药】爬哩闷: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全草配伍治夜盲症《德傣药》。

【阿昌药】无多奴: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

【哈尼药】阿铺区妮:全草用于脱肛,热咳,子宫脱垂《版纳哈尼药》。

【基诺药】河懋坐噜:全草治风湿疼痛,肾炎,吐血,慢性支气管炎,乳腺炎,脓疮,湿疹《基诺药》。1

全株(一匹绸):微酸、微苦,凉。祛风利尿,化痰止咳,止血活络,拔毒生肌。用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风湿疼痛,崩漏,带下病,咳嗽痰喘,跌打损伤;外用于乳痈,疮疖脓肿,湿疹。1

药材简介干燥茎叶,茎扭曲,表面暗灰棕色,有纵沟纹,断面绿白色,有明显的维管束,淡棕色。叶稍卷曲,质脆易碎,表面暗棕色至紫色,背面浅灰绿色,紧贴丝光毛。触之柔软。

**治内伤叶血:**白鹤藤、虎杖、白花磨其草、仙鹤草各30克,水煎服。

**治崩漏:**白鹤藤、走马胎叶、仙鹤草各30克,捣烂,水煎服。

**治白带:**白鹤藤30克,榕树须15克,鸡冠花30克,水煎服。

**治咳嗽:**白鹤藤15~30克,水煎冲冰糖服。

**治疮毒、烂脚:**白鹤藤、蒲公英、银花藤煎水洗患处,然后用鲜叶开水烫过后贴患处。

**治疮疖、皮肤湿疹、脚癣感染:**鲜白鹤藤茎、叶适量,煎水洗患处。

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白鹤藤15克,陈皮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白鹤藤15~30克,水煎服。

**治跌打积瘀、筋络不舒:**白鹤藤30克,水煎冲酒服。

**附注:**白鹤藤根(别名:白膏药根):涩、甘、平。有宽筋壮骨的功用。其干根用酒浸后服用。

本品内服常用量10~30克,鲜品外用适量。2

**原形态:**缠绕藤本。叶卵形至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9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浑圆或有时微心形,上面秃净或近秃净,下面密被银色紧贴的柔毛。花序腋生或顶生,头状或伞状;花序柄长3.5~7厘米,密被银色柔毛;花柄短,长约5毫米或不及;苞片大,萼片5,矩圆状卵形或卵形,外面的长9~10毫米,内面的较小,外密被银色柔毛;花冠漏斗状,白色,长2.7~2.8厘米,外被银色偃毛,裂片矩圆形,长1.5厘米内外;雄蕊5;子房4室,花柱线形。果近球形,径约8厘米,胭脂色,为卵形凹陷的宿萼所包围。花期秋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