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肤木根,中药名。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的树根。分布于全国各地(除新疆、青海外)。具有祛风湿,利水消肿,活血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水肿,咳嗽,跌打肿痛,乳痈,癣疮。
入药部位树根。
性味味酸、咸,性平。
归经归脾、肾经。
功效祛风湿,利水消肿,活血散毒。
主治风湿痹痛,水肿,咳嗽,跌打肿痛,乳痈,癣疮。
相关配伍1、治腰骨酸痛,风湿性关节痛:盐肤木鲜根30g,猪脊椎骨或脚节不拘量。酌加水、酒各半炖服。(《闽东本草》)
2、治头上白屑:盐肤木根晒干研末。每次6g,用酒送服。(《泉州本草》)
3、治痔疮:盐肤木根60g,凤尾草30g。水煎服,每日2剂。体虚者加猪瘦肉30g同煮。(《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形态特征盐肤木,又名酸桶、盐麸树、肤木。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及柄常有翅;小叶5-13,小叶无柄;小叶纸质,多形,常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cm,宽3-7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具粗锯齿或圆锯,叶面暗绿色,叶背粉绿色,被白粉,叶面沿中脉疏被柔毛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圆锥花序宽大,顶生,多分枝,雄花序长30-40cm,雌花序较短,密被锈色柔毛;花小,杂性,黄白色;雄花花萼裂片卵形,长约1mm,花瓣倒卵形状长圆形,长约2mm,开花时外卷,雄蕊伸出,花丝线形,花药卵形;雌花花萼裂片较短,长约0.6mm,花瓣椭圆状卵形,长约1.6mm;花盘无毛;子房卵形,长约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略压扁,径约4-5mm,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果核径3-4mm。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350-2300m的石灰山灌丛、疏林中。分布于全国各地(除新疆、青海外)。
药理作用1、收敛作用。
2、抗菌作用。
3、解毒作用。
相关论述《纲目》:“按《本草集议》云,盐麸子根,能软鸡骨。岑公云,有人被鸡骨鲠,项肿可畏,用此根煎醋啜至三碗,便吐出也。”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崔亚君 - 副教授,中药学硕士,硕士生导师 -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