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藤(拉丁学名:Calamus tetradactylus Hance)茎细长,有小酒盅口那样粗,有的还要细些,有长的节间。是陆地上最长的植物,最长可达500米。直径可达5厘米,长达300米。羽毛状的叶,叶面长尖刺,无纤鞭,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幼时两面密生丝状茸毛,老时近无毛。花圆锥花序,疏或密被灰白色长柔毛;果时全部极增大,长圆形,基部具长柔毛,紫色,多脉。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冠淡紫色,玫红色至白色,无毛,蒴果近球形,荚果线形,有黄色茸毛。
在非洲的热带森林里,生长着参天巨树和奇花异草,也有绊你跌跤的“鬼索”,这就是在大树周围缠绕成无数圈圈的白藤。1
白藤和庭院中经常种植的棕榈都是棕榈科家族的成员。生长在热带雨林中,中国海南岛也有它的“芳影”。白藤是攀援灌木,以树作为支柱,使长茎向下坠,沿着树干盘旋缠绕,形成许多怪圈,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绰号叫“鬼索”。
概述图来源2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丛生,茎细长,带鞘茎粗约0.6-1厘米,裸茎粗约0.5厘米。叶羽状全裂,长45-50厘米,顶端不具纤鞭;羽片少,2-3片成组排列,顶端的4-6片聚生,披针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7厘米,先端突渐尖,具刚毛,边缘具刚毛状微刺,有3条叶脉,两面无刺,横脉细小、拥挤而不连续;叶柄很短,无刺或具少量皮刺;叶油三棱形,两侧无刺,背面具少数星散的爪刺;叶鞘上稍具囊状凸起,无刺或少刺,幼龄时具丝状纤鞭。
雌雄花序异型,雄花序部分三回分枝,长约50厘米,具少数几个分枝花序,下部的长约8厘米;小穗状花序长10-12毫米,每侧有稀疏的花4-6朵;一级佛焰苞管状,紧密,上部稍扁,疏被小爪刺;二级佛焰苞管状漏斗形,一侧延伸为渐尖头;小佛焰苞基部为圆筒状,上部膨大为稍宽的漏斗状,具条纹脉;雄花小,长3毫米,长圆形,急尖;花萼杯状,上部裂成3个三角形急尖的裂片,具条纹脉;花冠约长于花萼的2倍,具条纹脉,顶端狭而尖;雌花序二回分枝,顶端延伸为具爪的纤鞭;一级佛焰苞紧密,具不明显的2个龙骨突起,无刺或具稀少的刺,开口斜截,急尖;分枝花序3-4个,长7-15厘米,明显弓形,最大的每侧有5-7个互生的稍疏离的小穗状花序;二级佛焰管状,上部稍扩大,斜截,急尖,具纤毛;小穗状花序着生在佛焰苞口或稍上面一点,弓形,下部的长2.5-5厘米,每侧有5-6朵稀疏排列的花,上部的较短和少花;小佛焰苞基部管状,向上部变宽为一个斜漏斗形,在一侧的细尖和开口处具短纤毛;总苞托略具梗,侧生于小佛焰苞基部的外面,在近轴面腋部具胼胝体,具浅凹;总苞较大并超出总苞托,浅杯状或几乎扁平,中央有一个胼胝质的圆形突起;中性花的小窠深凹、线形;雌花小,长3-4毫米;果被明显梗状;花萼基部圆筒状,具3个宽三角形急尖的裂片,具条纹脉;花冠裂片稍长于花萼裂片且较狭,具条纹脉。果实球形,直径8-10毫米,顶端具小锥状的喙,鳞片21-23纵列,中央有沟槽,稍光泽,淡黄色,具红褐色稍急尖的顶尖,边缘有不明显的啮蚀状。
种子为不整齐的球形,直径6毫米,背面具粗糙的小瘤突和沟或宽的洼穴,种脊面中央有一个圆而深的合点孔穴,胚乳近均匀或浅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5-6月。2
生长环境
白藤生长需要具有一定郁闭度的森林环境,但成藤后又能忍耐全光照条件;白藤喜温而不耐寒,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气温21-25℃,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4℃,极端最低气温0℃以上。≥15℃的年积温在6000℃以上,日照总时数1900-2400h;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水热系数1.5-2.5,年均相对湿度在79%以上;适于白藤生长的土壤类型有黄色砖红壤、砖红壤、褐色砖红壤及赤红壤等,pH值5.0-6.4。白藤3-4年生植株始花,当年开花,翌年果熟。花瓣4月下旬始现,6月下旬至7月下旬开花,8月上旬至翌年4月下旬为果实生长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果实成熟期。果实为浆果状核果.果肉富含糖分、蛋白等营养物质。鸟兽喜食,且成熟后的果实易脱落,应及时采收。3
分布范围白藤主要生分布于非洲的热带森林。白藤也叫省藤,在中国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也有出产。2
繁殖方法白藤多用种子繁殖,也有用分蔸繁殖。但分蔸繁殖,只能适用于小面积栽植或种源不足情况下的采用。而大面积栽植,应以种子育苗为好。4
采种白藤于10-11月果熟,熟时核果的果皮变红褐色。采回后放进箩内搓洗去果肉,新鲜种子具有透明感,宜随采随播;若需要调运,需用湿沙或湿椰糠混入种子,包装运输。种子千粒重750-900克,发芽率为86%。4
育苗白藤的种子比较坚硬,不易吸水,播后长时间不发芽,管理费力,因此需要经过沙床催芽处理。预先整地起畦,畦底层用草皮泥灰与表土混匀筑起15厘米高,然后在畦面上加沙厚5厘米,刮平床面,按5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点播,盖沙厚1.5厘米,搭遮阳棚,盖上塑料薄膜。经常保持苗床湿润,2-3个月种子发芽出土,长出1-2片叶子,可分床移植至苗圃。在阴雨天移植,用削尖的竹片起苗,移植时勿碰掉未脱落的种子,宜浅栽,如栽得过深,生长点被埋于泥土下面容易造成死苗。株行距为12厘米×30厘米,移植后要搭遮阳棚,苗期加强肥水管理,培育1.5-2年生苗,基部开始萌蘖可出圃,这样的苗植后生长快。4
栽培技术栽植可选择在人工林或天然林下湿度大、土壤肥沃的山腰、山谷和山槽处种植。在人工林下种植,最好选常绿深根性树种,如松类、栎类、木兰类。种植前清理好林地,过密林要进行间伐,透光度约60%,同时将林内杂灌草丛清除,然后根据林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如块状或带状整地,挖60厘米×60厘米×40厘米的植穴。株行距既要考虑提高产量,也要考虑便于管理及采收,宜采用顺山坡双行密植,隔一行宽植,再复双行密植,即双行株行距约为1.5m×1.5m,宽行8m,复双行1.5m×1.5m,这样便利于抚育管理和采收藤条。早春2-3月,下雨湿透泥土栽植,栽植深度宜浅不宜深,以免影响生长和萌蘖。4
管理头几年每年抚育3-4次,以后可以减少抚育次数。将林地杂草铲除,然后扩大松土,深度以不伤根系为宜,5-9月间生长旺盛期,应结合抚育一些复合肥,以满足大白藤的生长需要;同时做好支扶,把藤蔓引向林冠上生长。4
注意种植苗木:白藤苗为用沙床进行种子催芽后移至盛有营养土的塑料袋中,经2时间培育成高20-25厘米的袋苗。
挖穴:林下全面砍除灌木和杂草,清理后挖穴,挖穴规格为40厘米×40厘米×30厘米。
种植:栽植时,每穴二株,丛状定植,丛间距25厘米,穴行间距2m×4m,种植后的头2次,每年铲草抚育2次,4-5月进行第一次,10-11月进行第二次,第3此后每年进行2次铲草抚育。
主要价值园林
多生长在热带林中,供编织藤椅、篮、席等,又供药用。在植物温室偶尔见栽培。
用海南红藤、白藤编制的各种工艺品,坚韧、光滑、美观大方,结实耐用。主要品种有:提篮、夜箩、藤椅、花盆架、字画屏风等。
病虫防治病害叶枯病、环斑病和白斑病是白藤苗期的主要病害,轻则影响苗木正常生长,严重时可导致苗木死亡。诱因是强阳光直接照射苗木和苗圃管理不善,适当遮荫和加强苗期管理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可用75%的可湿性百菌清800倍液喷洒,或用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洒,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5
虫害害虫主要有盾蚧、白藤坚蚜、独角仙和棉蝗4种。盾蚧防治采用28%杀腈乳油300-900倍喷洒施药,杀虫效果较好;白藤坚蚜防治,用40%氧化乐果或乙酰甲胺磷,或80%敌敌畏乳油.各以1000倍液喷洒。杀虫率可达100%5
药用
**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白藤的全株。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淡辛,温,有毒。
《云南中草药》:苦微咸,热,有毒。
**功用主治:**发汗,祛风,活血,止血。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
《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止血,发散,解表。
《云南中草药》:止血,接骨,发汗,祛风。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根:1-2分;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孕妇忌服。
选方
治跌打损伤,闭经,感冒风寒:大发汗根一至二分,水煎服或研末每服五匣。
治类风湿关节炎:大发汗根二钱,配伍泡酒,每次服五毫升。
治外伤出血:大发汗叶捣烂外敷。1
各家论述
《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止血,发散,解表。
《云南中草药》:止血,接骨,发汗,祛风。1
经济白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去鞘藤茎(藤条)表皮乳白色、抗拉强度大,是编织和制作家具的优良材料,用其制作的家具和工艺品畅销国际市场,是我国重要的创汇商品。6
藤茎质地中上等,可供编织藤器。2海南岛是白藤的主产区,但由于热带森林面积锐减,野生资源因过度开发而枯竭,优良藤种濒危,导致原藤产量和品质下降,岛内原藤仅能满足小型藤器加工厂的原料需求。海南的藤竹制品加工企业,产品的90%出口,产品供不应求,为满足藤器加工的需要,每年需大量进口原藤。红、白藤是制作高档家私的优质棕榈藤,大力发展红、白藤人工种植,有着巨大的商业前景。
藤椅、藤床、藤蓝、藤书架等,都是以白藤为原料加工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