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川防风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川防风又名竹节防风、毛前胡或西风,是短裂藁本的根,主要产于川、贵等地。它发表镇痛,祛风胜湿,可以用于治疗外感表症,头痛昏眩,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目赤疮疡等症。用时煎汤或入丸、散。

简介基本信息

【拼 音】:CHUANFANGFENG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伞形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

【功 效】:发表镇痛,祛风胜湿。

【主 治】:治外感表症,头痛昏眩,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目赤疮疡及破伤风。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入肝、脾、膀胱三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小鼠腹腔注射根的乙醚提取物小剂量时,出现活动减少,大剂量(1000rug/kg)时,2小时后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别 名】:竹节防风(《四川中药志》)、毛前胡、西风(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药材主产于四川。贵州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采收,挖出根部,洗净,晒干。

【拉丁名】:原植物短裂藁本Ligusticum brachylobum Franch.

【炮制方法】: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考 证】:出自《中药志》。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根呈圆柱形而稍弯曲,有的有分枝,长15~30厘米,粗0.6~1.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芦头部较长,顶端常有残留的茎杆,并有环节状叶片残痕。根部有纵皱纹及成堆的疣状突起和支根痕。体轻,质硬脆,断面淡黄白色,无肉质,多纤维。气微,味辣。以干燥、无细尾须根着为佳。本品在四川作防风使用。

川防风

1

川防风的功效介绍川防风 (《中药志》)

异名竹节防风(《四川中药志》),毛前胡、西风(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2

植物形态短裂藁本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

主根粗壮,呈长圆锥形。

茎单一,圆柱形,有纵直沟纹,基部光滑,顶端近花序处密生白色柔毛。

基生叶有柄,长10~15厘米,基部呈鞘状,抱茎;叶为2~3回3出羽状复叶,最终裂片条形,边缘有粗锯齿,偶成缺刻状,无毛。

复伞形花序顶生;花较大,无总苞,伞梗25~30,长5~8毫米,全体散生白色短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25~30朵,小总苞数片,呈披针形,密生刺毛;萼齿不明显;花瓣5,白色,倒卵形,顶端突起向内折;雄蕊5;子房卵形,下位,花柱2,花柱基部圆锥形。

双悬果扁压状卵圆形,长5毫米,宽2~3毫米,无毛,分果背棱显著,侧棱有翅。

花期8~9月。

果期9~10月。 3

野生在多石砾的草原、山坡上。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春、秋采收,挖出根部,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的根呈圆柱形而稍弯曲,有的有分枝,长15~30厘米,粗0.5~1.5厘米。

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

芦头部较长,顶端常有残留的茎杆,并有环节状叶片残痕。

根部有纵皱纹及成堆的疣状突起和支根痕。

体轻,质硬脆,断面淡黄白色,无肉质,多纤维。

气微,昧辣.以干燥、无细尾须根者为佳。

主产于四川。

贵州亦产。

本品在四川作防风使用。

【炮制】: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盾切片,晒干。

【性味】:性温,味甘辛,无毒。

【归经】:入肝、脾、膀胱三经。

功用主治发表镇痛,祛风胜湿。

治外感表症,头痛昏眩,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目赤疮疡及破伤风。

(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川防风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