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印度“阿卡什”中程防空导弹

中国兵工学会

▲ 印度“阿卡什”地空导弹。

印度“阿卡什”防空导弹,这个“拖拉”多年没有结果的装备,现在终于要修成正果了。2009年4月,印度宣布军方开始订购其自主研发的“阿卡什”中程防空导弹,并在随后33个月内生产交付16套,而且近期还展示了整个系统的组成,这让几乎已经淡忘的“阿卡什”导弹再次唤起了人们的记忆。
“阿卡什”在印地语中是“天空”之意,是印度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一项中程防空导弹发展计划。它像印度其它武器发展计划一样,发展时间漫长,性能扑朔迷离,部署众说纷纭。
目前为止,印度装备了6个中队。由于射程达不到15千米,已经改名为“短程防空导弹”。

“阿卡什”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印度的国土防空核心是苏制的SA-2、SA-3、SA-6以及少量的SA-5防空导弹,它们在与邻国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多次发挥作用。
但由于这些导弹大多为上世纪60年代末期水平,甚至有些是苏联50年代研制的,这与上世纪60年代末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巴基斯坦空中力量极不相称。
而且为摆脱对外界武器的依赖,印度军方提出发展自己的防空导弹武器。此时恰值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苏制的SA-6导弹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此军方提出以SA-6导弹为蓝本,开发自主的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 俄罗斯军队的萨姆-6地空导弹,印度“阿卡什”防空导弹的蓝本。

早期摸索阶段(1974~1990) “阿卡什”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74年。这一阶段由于印度毫无导弹开发经验,又盲目自信,导致“阿卡什”与著名的“大地”、“烈火”导弹一样毫无建树。1985年,为了加快综合导弹研制计划,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专门成立了导弹研究中心,集中了全国1 000多名科学家、19个国防研究所、7所大学、7家政府机构和21个兵工厂共同攻坚。

▲ 印度“普利特维”地地导弹。

“阿卡什”的研制也在卡拉姆的全面主持下取得快速进展,很快“阿卡什”在1990年完成首次飞行。虽然以后的开发不尽顺利,但至此印度完成了防空导弹技术的早期摸索。

高要求下的停滞阶段(1990~2003) 从1990年到1993年,印度工业部门完成了9次“阿卡什”发射试验,均取得成功,印度也因此计划在1993年开始少量生产“阿卡什”,1995年正式服役。但由于此时海湾战争刚刚结束,伊拉克装备的苏制SA-6导弹表现差强人意,军方提出了更高的战术技术指标,甚至开始将地面防空武器的目光瞄准海外。

▲ 印度“阿卡什”防空导弹。

为了加强“阿卡什”等自主武器的发展,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敦促政府在1994年12月制订了《1995~2005年自主防卫10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阿卡什”和“特里舒尔”地空导弹系统各研发阶段的具体任务,军方在1996年甚至提出对几乎定型的“阿卡什”进行改进,使其具有反战术弹道导弹能力。

▲ 印度“特里舒尔”防空导弹。

由于战术指标的更改,行将服役的“阿卡什”再次进入改进和不断的试验进程中。新要求下的“阿卡什”从1997年3月开始全面恢复试射,但直到2001年,进行了20余次试射的新型号仍无法满足军方要求。军方等不及了,开始从俄罗斯引进S-300和“安泰”2500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

▲ 俄罗斯“安泰”-2500地空导弹(S-300VM2)。

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印度发现其现役的SA-3(S-125)导弹存在反应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有效射程近以及缺乏全天候作战能力等弱点,积极需求俄罗斯对其现有的60套SA-3中程防空导弹进行改进。这些措施使军方对“阿卡什”的兴趣大幅度降低,使本来紧缺的“阿卡什”发展资金捉襟见肘,2003年一度有消息称该导弹的生产计划被取消。

▲ 采用四联装的SA-3(S-125)导弹。

起死回生后的加速发展(2003~2009) 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和之后的印巴边境冲突及反恐冲突,使印度意识到了自主防空武器的重要性。此时借助反恐战争,印度在国际上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关系得到缓和,印美于2004年签订了战略伙伴(NSSP)关系协定,加强了在核领域、高科技和导弹防御等方面的合作。
同时,印度还积极与以色列接触,在以色列专家的帮助下,印度国防研究机构的导弹计划从地地导弹到中、近程防空导弹全面起死回生,甚至进行了反导导弹拦截试验。“阿卡什”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改进后的“阿卡什”也被专家称为“阿卡什”-2型,克服了动力装置、火控雷达等核心技术难题。2004年后每年都要进行多次“阿卡什”导弹试射。
在经过了40多次成功试验后,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确信导弹能够有效拦截低空飞行的导弹、飞机以及无人机等目标。在2008年9月,印度空军终于同意正式结束试验,开始定型生产,首批2套“阿卡什”导弹随后交付印度空军,用于试验性服役。经过初步试用,空军最终在2009年4月宣布,在33个月内订购16套“阿卡什”。至此,“阿卡什”的试验工作全部结束。

▲ “阿卡什”的空军型采用拖车底盘。

但仍有消息称,印度空军对签署“阿卡什”导弹(指该导弹目前投产的型号)订单持保留态度,认为该型导弹在某些方面没能满足作战性能要求。印空军提出将“阿卡什”改进得更小、更轻、射程更远,并且更加机动灵活。预计“阿卡什”导弹将会在今后的生产中逐批次改进,进一步提高性能。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未来10余年印度陆军估计至少会订购1 350枚“阿卡什”,空军则会订购3 000枚,最终将全面替换印军现有的SA-6地空导弹系统。
实际上到了20世纪,印度的“阿卡什”虽然装备了印度陆军,但印度陆军是根据行政命令“捏着鼻子”接收的“阿卡什”系统。

“阿卡什”的系统构成
“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的基本作战单位为营,每个营下辖1个营级指挥中心和4个导弹连。
营级指挥控制中心(GCC)在整个武器系统中地位最高,其核心部分集成在一辆8×8轮式载重卡车上,连接着地面和空中的各种传感器,指挥控制4个导弹连,在4个导弹连控制中心之间建立联系并扮演整个集群指挥控制决策角色。

▲ “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示意图。

每个导弹连由指挥控制中心和4辆导弹发射车组成。指挥控制中心配备一辆指挥车;一辆无线电通信车,其上装有用于数据链通信的大型伸缩式桅杆,通过加密无线电通信设备和通信卫星与陆军指挥中心联络;一部车载“拉贾德拉”(Rajendra)相控阵雷达,用于搜索、探测、截获、敌我识别、跟踪和制导。整个指挥中心可同时指挥4辆发射车作战。有报道说,“拉贾德拉”雷达可以与S-300V防空导弹配套。早在几年前,俄罗斯便积极向印度出售S-300V。

▲ “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配用的“拉贾德拉”相控阵雷达。

“阿卡什”陆军型的导弹发射车采用改进后的BMP履带式底盘,可以携带并连续发射3枚导弹,发射器可360°旋转,射角为+6°~+60°。空军型的发射车底盘以拖车和轮式车为主,携带3枚待发射状态导弹,发射器可以360°旋转,射角为+8°~+75°。

▲ “阿卡什”陆军型导弹发射车。

▲ 少见的使用T-72坦克底盘的“阿卡什”陆军型导弹发射车。

“阿卡什”的性能特点
从“阿卡什”的发展可以看出,它源于苏制的SA-6导弹,因此外观与SA-6接近。导弹长5.78米,重700千克,可摧毁25千米外、飞行速度达600米/秒的目标。虽然“阿卡什”技术源于SA-6,但经过印度数十年的仿制与适应性改进,其性能也有显著的自身特点。

▲ “阿卡什”导弹夜间发射。

弹体设计合理,但克隆印记明显 “阿卡什”采用了SA-6的现成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导弹设计风险。导弹为细长圆柱体,尖拱型头部,导弹中部为4片梯形全动式弹翼,尾部安装两对梯形尾翼。导弹借助位于中部、呈X形配置的梯形翼调整飞行航向和俯仰角,同时尾部4个有副翼的梯形舵,用于操纵倾斜角。

▲ 从这个角度“阿卡什”导弹,可以看到导弹的弹翼和尾翼布置方式。

与SA-6一样,“阿卡什”最与众不同的是位于弹体中部弹翼之间的4个长管状冲压发动机进气管。这种设计经过了SA-6的实际使用检验,是冲压喷气火箭发动机较为合理的布局。这种设计可以使导弹结构更加紧凑,最大可能减少弹体体积和外形尺寸,间接提高了导弹的可使用性。
动力先进,但整体技术不过关 “阿卡什”的发动机设计模仿了SA-6,火箭第一级为固体助推器,主发动机为冲压喷气火箭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高能复合固体推进剂,为精细的镁粉金属燃料、硝化纤维和硝化甘油,氧化剂为大气中的氧和高酸铵。
“阿卡什”的动力装置得到以色列的帮助,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能吸取氧气助燃,从而减少了氧化剂的携带量,形成了其它常规导弹所不具备的大射程和弹体小的优势。
而且这种一体化冲压火箭发动机体积和重量虽不大,但导弹反应时间却较快,从探测到发射只需15秒,而且“阿卡什”可以携带更重的弹头(60千克)。
固体火箭助推器可以在4.5秒内将导弹加速到1.5马赫,然后被抛弃掉,此后冲压发动机再点燃,持续工作30秒,将导弹以20g的加速度加速到2.8~3.5马赫。
与“爱国者”导弹相比,“阿卡什”在空中飞行的30多秒全过程中一直保持加速状态,而“爱国者”导弹只有12秒钟的助推力时间,之后导弹就基本处于惯性飞行状态。此外,由于改进后的“阿卡什”导弹装有数字化控制和制导组件及非常可靠的执行系统,使其具有超强机动能力,能承受高达15g过载。
虽然“阿卡什”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动力设计,但由于印度制造工艺不高,导致整体技术质量不过关,发射试验一再失败,一直难以通过军方鉴定。即使目前已经定型,军方仍持保留态度。

警戒距离远,但防御方向存在缺陷

“阿卡什”的核心是印度自行研制的“拉贾德拉”雷达,为三坐标相控阵监视/火控雷达,能跟踪64个目标并同时拦截4个。
该雷达实际是仿制于俄罗斯S-300外销型雷达30N6。30N6的警戒距离超过200千米,但由于印度工艺水平限制,“拉贾德拉”的探测距离要近得多。

▲ “阿卡什”武器系统的核心“拉贾德拉”相控阵监视/火控雷达。

该雷达使用多通道单脉冲方式实现空中监视、多目标跟踪和多导弹制导功能,装载在一个可升降的旋转平台上,多阵元天线阵列在车辆运动时折叠平放。
雷达包括运行在G/H波段的4 000个阵元监视天线阵列,运行在I/J波段、有1 000个阵元的火控天线阵列,一个16阵元的敌我识别器和指令发射器。
该雷达对飞机的监视距离实际为60千米,更大距离型正在开发。陆军还有意将“拉贾德拉”雷达用于炮兵定位。
虽然该雷达警戒和探测距离较远,但导弹射程只有30千米左右。印陆军称,陆军之所以拒绝使用“阿卡什”导弹是由于本土产雷达存在技术问题,“阿卡什”不能跟踪从不同方向飞临的敌机。
火力容量大,但导弹命中率不高 苏联当初设计SA-6时旨在拦截北约低空突防的大规模机群,因此“阿卡什”也具有较大的火力容量。“阿卡什”的连级指挥系统能跟踪64个目标,雷达可同时引导12枚导弹在全自动模式下出击。
“阿卡什”的预制破片战斗部重60千克,杀伤半径为20米,采用多普勒雷达近炸和触发引信。“阿卡什”无论是战斗部质量,还是杀伤半径都较其原型SA-6要大,这表明印度希望扩大该导弹拦截目标适用范围。
但“阿卡什”的命中概率一直无法满足军方要求。印度前总统卡拉姆在2008年2月曾透露,空军要求使用两枚该型导弹拦截来袭目标,确保拦截成功率达到99%;导航系统应能使弹体与拦截目标之间的距离小于35米,当第一枚导弹靠近目标爆炸后,第二枚导弹将在第一枚导弹的碎片附近炸开。由于试验中命中率一直不稳定,无法满足军方要求,也导致“阿卡什”很长时间无法定型。

“阿卡什”的未来
据印度媒体报道,“阿卡什”导弹系统的研制方已经开始研制速度更快、射程更远的改进型“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
向反导型改进 印度军方早在2004年就对“阿卡什”提出了反导要求。按印、俄长期防务合作的有关协议,俄罗斯将帮助印度把“阿卡什”防空导弹与俄罗斯S-300P防空导弹集成在一起,构成能反飞机、反机载导弹和地地弹道导弹的一体化防空武器系统。

▲ 正在发射的俄罗斯S-300地空导弹

对“阿卡什”的反导改进,一是通过增加外挂助推器和改进推进剂来提高“阿卡什”导弹的速度、最大射程和作战高度;二是对战斗部进行重新设计,使其能够执行反导弹任务,以拦截速度在3马赫以下的小型导弹;三是加装红外/主动雷达复合导引头。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高级官员称,在印度实施的导弹防御“盾牌”计划中,将使用“阿卡什”在20千米外拦截漏防的导弹目标。目前印度科研人员正在试验将“阿卡什”系统与S-300结合起来,共同构成防空和中短程导弹防御体系,用于巴基斯坦和中国边境线的低到高空防御。

▲ “阿卡什”的导弹运输车

▲ 与“阿卡什”导弹武器系统配套使用的中央搜索雷达(上)和侦察雷达,用于武器系统的远程搜索和警戒

积极对外销售 “阿卡什”在十多年前尚处于初期试验阶段时就不断参加各种国际航展,印度将“阿卡什”推向国际军火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长期以来,印度军事工业一直依靠军方支持,但军方对印度自主武器一直持保留态度,印度科研与工业企业希望利用国际军贸得到外来资金支持,并得到国内的认同。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普拉拉达曾透露,印度发展“阿卡什”的目的之一就是将这种导弹推销到海外市场。在印度2008年国际防务展上,印度再次展出了“阿卡什”导弹。印度官员称,这次国际防务展是展示“阿卡什”导弹、争取国际客户的大好机会。

▲ 在防卫展上展出的印度“阿卡什”防空导弹

发展自主型中远程防空导弹 早在“阿卡什”试验阶段,印度已经启动了以此技术为背景的全新中程防空导弹系统计划。印度防御研究与发展组织在2005~2006财年的预算中已经为该项目注入了资金。
在印度的海得拉巴市有两个国有实验室,分别是研究与发展实验室(DRDL)和研究中心站(RCI),前者负责“阿卡什”系统的研制,后者负责以“阿卡什”技术为基础的射程为100千米的新型防空系统的研制。
新型防空系统与“阿卡什”类似,也由载有3枚地空导弹的机动发射装置组成。印度科研人员透露,这种尚未命名的新型防空系统将配用从以色列购买的“箭鱼”主动相控阵雷达系统.目前该雷达已经运抵实验室。
作为第一款自主的中程防空系统,“阿卡什”的服役将极大增强印度军事工业的自信和市场化进程。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