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鸠(拉丁名:Streptopelia decaocto)是鸠鸽科 Columbidae斑鸠属 Streptopelia的一种“三有”保护动物。1其全身灰褐色,翅膀上有蓝灰色斑块,尾羽尖端为白色,颈后有黑色颈环,环外有白色羽毛围绕。虹膜红色,眼睑也为红色,眼周裸露皮肤自包或浅灰色,嘴近黑色,脚和趾暗粉红色。灰斑鸠繁殖期4-8月,主要分布于欧洲至土耳其斯坦、缅甸及中国。
形态特征灰斑鸠额和头顶前部灰色,向后逐渐转为浅粉红灰色。后颈基处有一道半月形黑色领环,其前后缘均为灰白色或白色,使黑色领环衬托得更为醒目。背、腰、两肩和翅上小覆羽均为淡葡萄色,其余翅上覆羽淡灰色或蓝灰色,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沾灰。尾上覆羽也为淡葡萄灰褐色,较长的数枚尾上覆羽沾灰,中央尾羽葡萄灰褐色,外侧尾羽灰白色或白色,而羽基黑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淡粉红灰色,尾下覆羽和两胁蓝灰色,翼下覆羽白色。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与珠颈斑鸠成鸟的区别两者区别明显,珠颈斑鸠颈部的斑块为黑白色珠花点斑。
与珠颈斑鸠亚成鸟的区别珠颈斑鸠亚成鸟没有领环,虹膜黄色。
与火斑鸠雌鸟的区别火斑鸠雌鸟虹膜褐色,半领环全黑,脚黑色;而灰斑鸠虹膜红褐色,半领环黑白相间,脚粉红。1
生活习性成年灰斑鸠在树上筑巢,在树枝编织的巢中产下白色的蛋。孵化需要14-18天,幼鸟在15-19天后会羽翼丰满。这种鸟对人类并不戒备,在人类的居住区周围经常能发现它们。
灰斑鸠是群居物种,在谷类等食物充足的地方会形成相当大的群落。灰斑鸠的叫声是“咕咕-咕”,第二声较重,并重复多次。偶尔它也会发出大约2秒钟的巨大刺耳而又呆板空洞的鸣叫声,特别是在夏季着陆时。
灰斑鸠和粉头斑鸠(Streptopelia roseogrisea)被论证是家养环鸽(Streptopelia risoria)的野生祖先。其中一个原因是此种鸟可以与环鸽交配并繁殖。1
生长繁殖繁殖期4-8月。1年繁殖2窝。通常营巢于小树上或灌丛中。
每窝产卵2枚,颜色为乳白色,形状为卵圆形。卵的长径2.9-3.4厘米,短径2.3-2.6厘米。主要由雌鸟孵卵。雄鸟多在巢附近休息和警戒。孵化期15-17天。
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15-17天的喂养雏鸟即可飞翔离巢。1
亚种分化灰斑鸠新疆亚种(拉丁亚种:Streptopelia decaocto stoliczkae)。
灰斑鸠缅甸亚种(拉丁亚种:Streptopelia decaocto xanthocycla)。
分布范围灰斑鸠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亚洲的温带、亚热带地区及非洲北部;中国除新疆北部、东北北部、台湾等地外几乎均有分布。
灰斑鸠相当常见,尤其在分布区北部。亚种stoliczkae于新疆喀什及天山地区;指名亚种由华北、四川至印度;xanthocyclus为偶然迷鸟出现在安徽、福州及云南。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付晶 - 副教授 - 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