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苞,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和野紫苏P.frutescens (L.) Britt.var.purpurascens (Hayata )H.W.Li等的宿萼。紫苏全国各地广泛栽培;野紫苏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台湾等地。具有解表之功效。常用于血虚感冒。
入药部位宿萼。
性味味微辛,性平。
归经归肺经。
功效解表。
主治血虚感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炮制一、采集加工秋季将成熟果实打下,留取宿存果萼,晒干。
二、炮制方法净制:筛去土末,择净杂质及大柄即得。
形态特征1、紫苏:又名桂荏、赤苏、皱紫苏、红苏、黑苏、白紫苏、香苏、臭苏、苏麻。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茎直立,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紫红色或绿色,被长节毛;叶片阔卵形、卵状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渐尖或突尖,有时呈短尾状,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有时锯齿较深或浅裂,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下两面均疏生柔毛,沿叶脉处较密,叶下面有细油腺点;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轮伞花序,由2花组成偏向一侧成假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长柔毛;苞片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全缘,具缘毛,外面有腺点,边缘膜质;花梗长1-1.5mm,密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3mm,10脉,外面下部密被长柔毛和有黄色腺点,顶端5齿,2唇,上唇宽大,有3齿,下唇有2齿,结果时增大,基部呈囊状;花冠唇形,长3-4mm,白色或紫红色,花冠筒内有毛环,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筒内中部,几不伸出花冠外,花药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径1-1.3mm,有网纹,果萼长约10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2、野紫苏:又名野生紫苏、尖紫苏、臭草、野香、青叶紫苏、苏麻,白丝草、红香师草、蚊草、野猪疏。这一变种与紫苏的区别在于:果萼小,长4-5.5mm,下面被疏柔毛,具腺点;茎被短柔毛;叶较小,卵形,长4.5-7.5cm,宽2.8-5cm,两面被疏柔毛。小坚果较小,土黄色,直径1-1.5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1、紫苏: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2、野紫苏:生于山地、路旁、村边或荒地,亦有栽培。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台湾等地。
性状鉴别花萼钟形。棕色,外面下部密生柔毛,先端唇形,上唇3裂,下唇2裂。
相关论述《本经逢原》:“亡血家大虚,及妊妇产妇发散,用紫苏苞最佳,取其气味比重皆薄,而无过汗伤中之患也。”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都晓伟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