鼬鼠肉,中药名。为鼬科动物黄鼬Mustela sibirica Pallas的肉。我国除宁夏、青海、新疆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具有解毒,杀虫,通淋,升高血小板之功效。常用于淋巴结结核,疥癣,疮瘘,淋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入药部位肉。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肺、肾经。
功效解毒,杀虫,通淋,升高血小板。
主治淋巴结结核,疥癣,疮瘘,淋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关配伍1、治淋病:黄鼬粉、梓白皮粉各等分,混合均匀。每服6g,日服2次。(《中国动物学》)
2、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黄鼬粉,每次服3g,每日3次,小儿酌情减量,2-3星期为1疗程。一般2星期后血小板明显上升,再巩固1-2星期即可停药。(《中国动物药》)
3、治肝硬化,肝炎:黄鼠狼去皮、头、蹄及内脏,焙干,研细末,加入等量甘草粉混匀。每日服3次,每次9g,开水送服。(《中国动物药志》)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1.5-3g。外用:适量,煎油涂;或烧灰研末撒。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集,多用兽夹或陷井捕捉。捕捉后杀死,去皮毛及肠杂,取肉,鲜用或烘干。
形态特征黄鼬,又名黄鼠狼、鼪鼠、地猴、黄狼、黄皮子。体细长,雄性体长25-40cm,体重1kg左右。雌体为雄体的2/3。头略圆,唇有须,耳小而横宽。颈部长,四肢短,前后足5趾,爪尖锐,足部毛长而硬。尾长,约为体长的一半,尾毛蓬松。肛门附近具有1对分泌腺。遇敌时能放出臭气以自卫。吻端、眼周、两眼之间为棕褐色,额部为浅棕色。鼻端周围、口角、唇均为白色。全身棕黄色或橙黄色,腹面颜色较淡。四足颜色较暗。夏毛色较深,常显暗棕褐色或褐色;冬毛颜色浅而带光泽。偶见白化的个体。
生长环境栖息于河谷、沟沿、土坡、小草丘及灌丛中。昼伏夜出,以动物为食。我国除宁夏、青海、新疆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
现代应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关论述1、《纲目》:“煎油涂疮疥,杀虫。”
2、《东医宝鉴》:“疗疮瘘久不合。”
3、《中国动物药》:“升高血小板。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能解毒,通淋。治疥癣,淋病。”
附注接骨丹:为黄鼬的骨头,可消肿止痛,治各种骨折。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杜首颖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