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莲,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竹叶花Pollia japonica Thunb.的根茎和全草。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小便黄赤,热淋,疔痈疖肿,蛇虫咬伤。
入药部位根茎和全草。
性味味微苦,性凉。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清热利尿,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小便黄赤,热淋,疔痈疖肿,蛇虫咬伤。
相关配伍1、治小便赤黄:竹叶莲全草6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2、治虫蛇咬伤:竹叶莲全草捣烂敷患处。
3、治腰痛:竹叶莲根9g。煮猪肉吃。(2-3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竹叶花又名:杜若。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而横走。茎直立或上升,粗壮,不分枝,高30-80厘米,被短柔毛。叶鞘无毛;叶无柄或叶基渐狭,而延成带翅的柄;叶片长椭圆形,长10-30厘米,宽3-7厘米,基部楔形,顶端长渐尖,近无毛,上面粗糙。蝎尾状聚伞花序长2-4厘米,常多个成轮排列,形成数个疏离的轮,也有不成轮的,一般地集成圆锥花序,花序总梗长15-30厘米,花序远远地伸出叶子,各级花序轴和花梗被相当密的钩状毛;总苞片披针形,花梗长约5毫米;萼片3枚,长约5毫米,无毛,宿存;花瓣白色,倒卵状匙形,长约3毫米;雄蕊6枚全育,近相等,或有时3枚略小些,偶有1-2枚不育的。果球状,果皮黑色,直径约5毫米,每室有种子数颗。种子灰色带紫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生于山沟林边阴湿处及溪边等处。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相关论述《福建药物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淋病、痈、疔、疖。”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冯怡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