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养血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原著选读》引关幼波方(见《古今名方》)。具有补气养血柔肝之功效。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证属气血两虚者。症见心悸,气短,全身无力,面色苍白,消瘦,精神不振,右胁隐痛,舌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
歌诀补气养血亦柔肝,黄芪首乌川续断。归芍生地五味子,甘草黄精丹参添。
组成生黄芪、首乌、白芍、川续断各15g,当归、丹参、黄精、生地、五味子各12g,生甘草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养血柔肝。
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证属气血两虚者。症见心悸,气短,全身无力,面色苍白,消瘦,精神不振,右胁隐痛,舌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
方义方中黄芪、黄精益气生津;当归、生地、白芍、丹参养血柔肝;五味子敛肺补肾,现代药理研究还有较好的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诸药合而为方,补气血,滋肝肾,用于气血两虚型肝炎患者,有助于肝功之恢复。
加减化裁转氨酶长期不降,舌质红者,加土茯苓15g、大枣10枚,或土贝母15g;舌质淡者,加白芷9g;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和麝香草酚絮状试验长期不正常者,每日 加服河车大造丸一丸;血浆蛋白倒置者,加龟板、鳖甲各12g;肝肿大,加延胡索、草河车、泽兰各9g;脾肿大,加生牡蛎15g、地龙9g;食欲不振,加山 楂、白术各9g;牙出血,加小蓟、血余炭各12g。
附注附方1 补气养血汤
组成:生黄芪、丹参、板蓝根各20g,炙甘草25g,丹参、麦冬、党对、白芍各10g,五味子、阿胶(烊化)、生姜各5g、生地、茯苓、苦参各15g,桂枝2.5g,大枣5枚
功用:益心气,养心血,化瘀滞,通血脉,解热毒,扶正祛邪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
附方2 补气养血汤
组成:人参、黄芪(蜜炒)、当归、白术(去芦),白芍药(酒炒)、艾叶|炙甘草、阿胶(炒)、川芎、青皮(去瓤)、香附(炒)、砂仁各等分。
主治:妇人小产气虚,下血不止。
出处:《回春》卷六
附方3 补气养血汤
组成:人参,白术,甘草,白茯苓,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芪,肉桂。
功用:气血兼补。
主治:跌打损伤,营卫不足者。
出处:《伤科补要》卷三
附方4 补气养血汤
组成:生芪三钱,潞参一钱半,白术一钱半(土炒),归身一钱半(土炒),白芍一钱(炒),枣仁一钱半(炒),冬虫草一钱,附子片五分,上元桂五分(去皮,研),蔻米五分(研),炮姜五分,法夏一钱,橘红五分,降香三分,炙草八分。
主治:小儿气虚血瘀之慢惊、急惊。
出处:《揣摩有得集》
附方5 补气养血汤
组成:芒硝7g,大黄7g,枳实7g,厚朴11g,甘草6g,人参6g,当归7g。
功用:补养气血,泻热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而又气血不足之证。自利清水,色纯清,或大便秘结,硬痛拒按,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出处:《伤寒六书》
1234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侯淑涓 - 博士后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