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猪毛蕨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猪毛蕨,中药名。为水龙骨科植物光亮瘤蕨Phymatosorus cuspidatus (D. Don) Pic. Serm.的根茎。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活血消肿,续骨之功效。用于无名肿毒,小儿疳积,跌打损伤,骨折,腰腿痛。

入药部位根茎。

性味味辛、涩,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消肿,续骨。

主治用于无名肿毒,小儿疳积,跌打损伤,骨折,腰腿痛。

相关配伍1、治无名肿毒,骨折:光亮密网蕨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民族药简编》)

2、治肾虚牙痛,腰腿痛:光亮瘤蕨15g,狗脊9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大剂量可用至15g。外用:适量,研末酒调敷。

使用注意忌吃酸、萝卜等食物。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挖取,除去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形态特征光亮瘤蕨又名:光亮茀蕨、光亮密网蕨。石上附生植物。植株高约40-100cm。根状茎横走,粗约2cm,灰绿色,疏被鳞片;鳞片卵圆形,盾状着生,褐色,边缘不整齐。叶远生;叶柄长约30-50cm,禾秆色,粗壮,无毛;叶片一回羽状,长约30-50cm,宽约20-25cm;羽片约8-15对,长约15-20cm,宽约2-3.5cm,顶端渐尖,基部具柄(柄长达1cm),边缘全缘。侧脉不明显,小脉网状。叶近革质,两面光滑无毛。孢子囊群在羽片中脉两侧各1行,位于中脉与边缘之间;孢子表面具很小的颗粒状纹饰。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250-1500m的疏林下向阳的石灰岩上。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药材性状干燥根茎圆柱形,长约13cm,常有趾状分歧。表面灰棕色,有多数须根痕或浅棕色鳞片。质坚硬,折断面略平坦,灰白色,维管束排列成环,并有众多棕色小点。气微弱,味微涩。

相关论述1、《全国中草药汇编》:“活血,止痛,接骨,消肿。主治跌打损伤,骨折。”

2、《广西民族药简编》:“水煎服,治感冒发烧,咳嗽,头痛,关节痛,捣烂敷患处,治无名肿毒,骨折。”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冯怡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