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面枇杷,中药名。为苦苣科植物网脉旋蒴苣苔Paraboea dictyoneura (Hance) Burtt的全草。分布于湖北、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具有散瘀消肿之功效。用于跌打骨折,血瘀肿痛。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肝经。
功效散瘀消肿。
主治用于跌打骨折,血瘀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浸酒搽患处。
采集加工春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性网脉旋蒴苣苔又名:网脉蛛毛苣苔。多年生无茎草本。根状茎粗壮,长1.5-2.5厘米,直径7-8毫米。叶全部基生;叶片长圆形,狭长圆形,长7-14厘米,宽1.2-4.5厘米,顶端尖,基部渐狭下延成柄,边缘具不整齐粗齿,向上反卷,被疏绵毛或近无毛,下面密被淡褐色毡毛,侧脉每边5-6条,上面不明显,下面隆起,细脉网结。聚伞花序伞状,3-5条,顶生和腋生,每花序具多数花;花序梗长14-17厘米,无毛;苞片2,长约1厘米,下面被灰白色绵毛。花萼5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外面被白色绵毛。花冠淡紫色,无毛,长1.2-1.5厘米,直径约1厘米;筒长约7毫米;檐部稍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卵圆形,长5-6毫米,宽3.5-4毫米,下唇3裂,裂片相等,卵圆形,长3-4毫米,宽约4毫米。雄蕊2,无毛,花丝着生于花冠近基部,上部膨大,下部渐狭,长约6毫米,花药大,狭长圆形,长约3.5毫米,顶端连着,药室汇合;退化雄蕊3,长2-3毫米,着生于花冠近基部。雌蕊无毛,子房狭长圆形,长约6毫米,直径约1.3毫米,花柱长约4毫米,上部弯曲,柱头1,头状。蒴果线状长圆形,长2-3厘米,无毛。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320-620m的山地疏林岩石上。分布于湖北、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
相关论述《全国中草药汇编》:“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肿痛及骨折。”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葛鹏玲 -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