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扶突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扶突,经穴名。在喉结旁开3寸。出《灵枢·本输》,别名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深层内侧有颈升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暴喑,瘿气,瘰疬等。直刺0.5—0.8寸。1

名称释义(1)扶突。扶,帮助、扶持也。突,冲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外热的扶助下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天鼎穴蒸发上行的水湿之气,性滞重,至本穴后无力上行于天,是在心的外散之热扶助下才得以上行,故名。

(2)水穴、水泉穴。穴名之意皆指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头面天部的水湿之源,故名水穴、水泉穴2。

功能作用为天部层次提供水湿,清润肺气。

治法寒则补之,湿热则泻之。

定位扶突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在喉结旁开3寸,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1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吞咽困难、甲状腺肿大、声带小结、声音嘶哑等。

配伍配合谷穴治瘿气。

功效清咽消肿,理气降逆。

腧穴操作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咽喉部放散,出现发紧发胀之感。注意针刺不可过深,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应。2

灸法

艾炷灸3~5壮,温和灸5~10分钟。2

按摩

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拇指弹拨法等。3

古文摘录定位记载《灵枢·寒热病》:婴筋之后。

《针灸甲乙经》:在人迎后一寸五分。

《备急千金要方》:在气舍后一寸半。

《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在曲颊下同身寸之一寸,人迎后。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曲颊下一寸,人迎后一寸五分。4

主治记载《灵枢·寒热病》:暴瘖气哽,取扶突与舌本出血。

《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咽喉鸣喝喘息。

《备急千金要方》:暴瘖不能言;舌本出血。

《针灸大成》:咳嗽多唾,上气,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鸡声,暴喑气哽。

《循经考穴编》:咽嗌不利;瘿肿。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翟煦 - 博士、助理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