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书《圣济总录》卷五十里的治疗大肠热秘,心胸烦躁的古方。
大黄丸1【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
【组成】大黄(炮,锉)15克 桔梗(炒) 枳壳(麸炒,去瓤) 川芎 羌活(去芦头) 木香 柴胡(去苗) 独活(去芦头)各8克 牵牛子30克(半炒熟半生用)
【用法】上药九味,捣罗为末,煮莱莱菔熟,入药末。同于木臼内捣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可加至40丸。食后、临卧温开水送下。
【功用】通便泄热,理气止痛。
【主治】大肠热秘,心胸烦躁。头痛便难,腹胁胀满,口舌干燥。
大黄丸2【组成】大黄1两(锉,炒),牵牛子3两(微炒),木香1分,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焙干)。
【来源】《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大肠实热,秘涩不通,心烦闷乱,风气大肠涩结。
【功效】宽胸膈,消壅滞。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后、临卧煎竹叶汤送下;生姜汤送下亦得。
大黄丸3【组成】木香半两,大黄半两,黑豆1两,升麻3分。
【来源】《直指》卷四。
【主治】脚气,风热烦闷发渴,大便不通。
【用法】上锉。每服3钱,加乌梅2个,新汲水煎服。
大黄丸4【组成】大黄1两,黄芩1两,黄连3两,苦参2两,龙胆2两。
【来源】《医心方》卷二引《经心录》。
【主治】虚热,食饮不消化,头眩引胸胁,喉中介介,口中烂伤,不嗜食。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每服5丸,每日3次。
大黄丸5【组成】大黄3两,茯苓3两,芒消3两,巴豆1分。
【来源】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圣惠》卷五十一。
【主治】暴宿食,留饮不除,腹中为患者。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1服2丸。不痛止。
大黄丸6【组成】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赤芍药3分,大麻仁3分(研入),白术1分,防葵1分,神曲1分(微炒),木香1分。
【来源】《圣惠》卷八十八。
【主治】小儿癖气不消,四肢黄瘦,时有腹痛。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量】每服5丸,以温水化下,1日2次。
大黄丸7【药物组成】川大黄(锉碎,微炒)半两,诃黎勒(煨,用皮)半两。
【处方来源】《圣惠》卷五十。
【方剂主治】五膈气。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水送下。以微利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