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川芎止痛汤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川芎止痛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新中医》。具有祛风止痛之功效。主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证见头面痛,痛势剧烈,或如刀割,或如电击,局部抽搐,连及齿目,温寒不适,痛不可近,触之痛甚,昼夜不宁。苔薄白,脉弦。

歌诀川芎止痛用蜈蚣,荆芥全蝎与防风,天麻细辛共荜拨,祛风散寒治头痛。

组成川芎20g,荆芥10g,防风12g,全蝎10g,荜拨12g,蜈蚣2条,天麻10g,细辛5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用祛风止痛。

主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证见头面痛,痛势剧烈,或如刀割,或如电击,局部抽搐,连及齿目,温寒不适,痛不可近,触之痛甚,昼夜不宁。苔薄白,脉弦。

方义本方所治三叉神经痛,属偏头痛,头风范畴。本方证乃风寒之邪留着于头痛,影响气血之畅通,气血闭而痹痛,其痛剧烈。治当以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兼以通络行血之法。方中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重用为君。臣以全蝎,蜈蚣祛风止痛,通络,疏肝;细辛散风寒,通络止痛。佐以荆芥,防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天麻熄风,祛风,止痛风头痛;荜拨散寒以“治头痛,鼻渊,牙痛”。诸药配伍,共奏祛风寒,止痹痛,通络行血之功。

运用本方证以头面痛剧,连及齿、目,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寒重型:以抽痛剧烈,遇冷即发,喜热喜熨,面肌紧缩,四末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紧为特点。主方中加制附子20-30g(先煎1小时至无辣味,再纳余药)。

热重型:以痛如火燎,或胀痛如裂,得凉痛减,遇热痛甚,渴欲冷饮,面红目赤,或牙龈红肿,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主。主方中加生石膏20-30g,黄芩12g,黄连9g。便干者加大黄15g。

瘀重型:以痛如锥刺,日久不愈,手搓揉痛处稍舒,面色晦暗,舌有瘀斑、瘀点,脉细涩为主者。主方加赤芍12-15g,丹参30g,五灵脂12g。

阴虚型:以抽搐疼痛日久不愈,颧红烦热,失眠健忘,腰酸,急躁易怒,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主方中加生地、女贞子、龟板各15g,黄柏、知母各12g。

附注附方川芎止痛汤

组成:川芎20-30g,荆芥、防风、全蝎各10-20g12g,地龙15-25g,细辛3g。

功用: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主治:头面痛(三叉神经痛)。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卷中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孙海舒 - 中医副主任医师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