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豉白虎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卷十一。具有通阳散寒之功效。主治伤寒愈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邪郁于内,头痛发热,恶风或恶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烦躁者。
组成鲜葱白三枚,豆豉三钱,生石膏四钱,知母三钱,细辛三分,生甘草五分,粳米三钱(荷叶包)。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通阳散寒。
主治伤寒愈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邪郁于内,头痛发热,恶风或恶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烦躁者。
方义葱豉白虎汤由白虎汤加葱白、豆豉、细辛衍化而成。方以白虎汤清热生津,葱、豉、细辛通阳散寒,合为清热生津、发散风寒之剂,用治温病内发、风寒外束之证。里热郁蒸则高热汗出,烦渴脉洪;风寒外闭则微恶风寒、汗出不畅、鼻塞头痛,故以本方清汗并进。
附注附方1白虎加桂枝汤
组成:知母六两(18g),甘草(炙)二两(6g),石膏一斤(50g),粳米二合(6g),桂枝(去皮)三两(5-9g)。
功用: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身热汗多,雄脾身重,舌红苔黄腻而干,以及风湿热痹,身大热,关节肿痛等。
出处:《金匮要略》卷上
附方2知母石膏汤
组成:知母一两,石膏一两半,葛根、葳蕤各三分,甘草、黄芩、升麻、人参、杏仁、羌活、防风各半两。
功用:升阳散火,益气养阴。
主治:风温,因而发汗后,身热不恶寒,而反恶热,无下证者。
出处:《伤寒总病论》卷五
类方鉴别以上三方同以石膏、知母、炙甘草配伍辛散解表药组方,同具解表清里之能,同治里热兼表证,同见热重寒轻、头身疼痛、汗出烦渴。然白虎加桂枝汤更伍粳米、桂枝,长于解肌通络;葱豉白虎汤配伍粳米、葱白、豆豉、细辛,长于通阳散寒;知母石膏汤配伍人参、玉竹、加羌、防、杏、升、葛、芩,长于升散郁火、益气养阴。故白虎加桂枝汤主治热郁肌腠、寒痹经络、寒热不和之温疟及风湿热痹;葱豉白虎汤主治温病内发、风寒外束之寒闭阳郁证;知母石膏汤主治表寒里热、气阴两伤之正虚阳郁证。白虎加桂枝汤证见微寒壮热、骨节烦疼、灼热红肿;葱豉白虎汤证见高热烦渴、微恶风寒、汗出不畅、鼻塞头痛;知母石膏汤证见不恶寒、但恶热、口渴烦倦、头身疼痛、鼻鸣咳嗽。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孙海舒 - 中医副主任医师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