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证名,指湿热蕴于中焦脾胃及肝胆,导致体内气机运行受阻,湿热内盛的病症。
病因湿邪侵袭人体,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伤于雾露,或水中作业,久居湿地所致。湿为重浊黏滞之邪,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湿热互结,热不得越,湿不得泄,而致湿热内蕴。
病机湿邪为长夏的主气,湿邪侵袭人体,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伤于雾露,或水中作业,久居湿地所致。湿为重浊粘滞之邪,往往起病缓慢,缠绵难愈;湿邪阻滞气机,清阳不升,在上则头重如裹,昏蒙眩晕;在中则胸脘痞闷,胃纳不香,口干苦,黄疸等;与热邪相合,湿热交困则发热,午后尤甚。热因湿阻而难解,湿受热蒸而使阳气更伤,阳气损伤,气化不利,易出现水湿浊秽的病症,如大便黏腻不爽,小便浑浊,妇女带下稠浊,舌苔垢腻等。
辨证要点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胸脘痞满,大便黏腻不爽,小便黄赤。
临床表现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黏腻不爽,小便不利或黄赤,或黄疸等。
治法健脾益气,清利湿热。
方剂在脾胃者,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在肝胆者,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中药大黄、黄连、黄芩、制厚朴、川连、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炒)、焦山栀、芦根、茵陈、栀子、大黄。
预防调护切勿多食生冷瓜果,油腻、肥滞、黏甜之物及各种冷冻饮料,以防伤及脾胃、湿浊内生;平素脾胃虚弱、易于生湿者,可常服香砂六君子丸或香砂养胃丸以调理脾胃。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俞若熙 - 助理研究员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