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大横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大横,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肾气。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阴维之会。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静脉。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痢疾,以及肠蛔虫症等。直刺1—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名称释义(1)大横。大,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也。横,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风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

(2)肾气。肾,水也。气,天部的气态物质也。肾气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腹结穴地部泥水混合物气化的水湿云气,在向本穴运行的过程中,它是又天部的稍高层次横向传至本穴的天部稍低层次,水湿进一步集结在云系之中,如肾水之运行,故名肾气。

(3)人横。人,气血物质所处的层次为地部之上、天部之下的人部也。横,穴内气血物质运行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人横名意指穴内气血在人部横向传输。理同大横名解。

(4)足太阴阴维之会。本穴物质不光有天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同时还有腹哀穴下行传来的地部经水,其地部经水由本穴外溢脾部,有阴维脉的气血特性,故为足太阴阴维之会。

功能作用运转脾经水湿。

治法寒则想泻后补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定位在腹部,距脐中旁开4寸。

解剖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布有第10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操作直刺1—2寸。

临床运用用于治疗气血瘀滞化热引起的便秘、肠痈、以及虚寒洞泄、着凉腹痛、体虚多汗。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

配伍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

功效温中散寒,调理肠胃。

附注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申荣_ - 博士 - 北京仁医堂(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