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肾气、肾阴、肾阳不足,精血不足所表现出来的一类病证。根据病变脏腑不同,其证候类型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病因禀赋不足,或年老体弱,久病体虚。
病机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则腰膝酸软;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虚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而至;素体肾虚,命门火衰,经行时经水下泄,肾气益虚,不能上温脾阳,脾失温煦,运化失司,致成经行泄泻;或肾虚冲任损伤,胎元不固发为胎漏、胎动不安;或肾气不足,精血不充,冲任血海亏虚,精血化源不足,冲任血海不充,遂致月经量少。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暗,舌淡,脉沉为其特征。
辨证要点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暗,舌淡,脉沉。
常见证型肾虚证 月经后期临床表现:周期延后,量少,色暗淡,质清晰,或带下清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暗,或面部暗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方剂:当归地黄饮。
常用腧穴:气海、三阴交、肝腧、命门。
肾虚证 月经先后无定期临床表现: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暗,质清;或腰酸痛,或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肾调经。
方剂:固阴煎。
常用腧穴:关元、三阴交、肝腧、肾腧、太溪。
肾虚证 月经过少临床表现:经量素少或渐少,色淡暗,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剂: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
常用腧穴:关元、三阴交、血海、肾腧。
肾虚证 经行泄泻临床表现:经行或经后,大便泄泻,或五更泄泻,经色淡,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补肾,健脾止泻。
方剂:健固汤合四神丸。
常用腧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肾虚证 胎漏 胎动不安临床表现: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堕;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暗黑或有面部暗斑;舌淡暗,苔白,脉沉细滑迟脉弱。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方剂: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苔丸。
常用腧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伟 - 中医副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