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阴虚肠燥证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阴虚肠燥证,中医病症名。由素体阴虚,津液不足,或热病之后,津液耗伤,或年老体虚,阴血不足,或女子经带胎产,损伤阴血,过食辛辣厚味、醇酒炙博等,均可致津液不足,大肠干涩。

病因病机本证多因素体阴亏,或年老而阴血不足,或吐泻、久病、温热病后期等耗伤阴液,或因失血、妇女产后失血过多,以致阴血津液亏虚,大肠失于濡润所致。

辨证要点大便干结,形体消瘦,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临床表现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血,清热生津,润肠通便。

方剂增液汤加减。

常用中药玄参、麦冬、莲子心、生地。

预防调护1.饮食调摄:注意合理的膳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及香蕉、西瓜等水果,勿过食辛辣厚味或饮酒无度。

2.嘱患者每早按时登厕,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3.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

4.可采用食饵疗法,如黑芝麻、胡桃肉、松子仁等份,研细,稍加白蜜冲服,对阴血不足之便秘,颇有疗效。

转归经过合理地治疗,一般转归较好。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伟 - 中医副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