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缺乳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缺乳,中医病名。是指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者,称“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母乳是新生儿最佳天然食物,中医历来重视母乳喂养婴幼儿,故对缺乳的研究由来已久。与西医病名相同。本病若及时治疗,乳汁即下。

名词解释是指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者,称“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

历史沿革1. 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即列有“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系“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使然。

2.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列出治妇人乳无汁共21首下乳方,其中有猪蹄、鲫鱼等食疗方。

3. 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分虚实论缺乳:“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这对后世研究缺乳颇有启迪。

4. 《妇人大全良方》认为“乳汁乃气血所化”,“乳汁资于冲任”,若“元气虚弱,则乳汁短少”,主张用“涌泉散”、“玉露散”等补气养血,益津增液,调补冲任,使之盛而通乳,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5. 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所说“妇人有本生无乳者不治,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道闭塞,以致乳脉不行”,深化了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6. 清代《傅青主女科》论治缺乳着眼于“气血”,虚则补之,实则疏之,“阳明之气血自通,而乳亦通矣”。

病因缺乳的主要病机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常见病因有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浊阻滞。

病机1. 气血虚弱 乳汁为血所化,若素体气血亏虚,或脾胃素弱,气血生化不足。复因分娩失血耗气,致气血亏虚,乳汁化生乏源,因而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气血之不足,而犹或无乳者,其为冲任之虚弱无疑也。”

2. 肝郁气滞 素多抑郁,或产后情志不遂,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乳脉不通,乳汁运行不畅,故无乳。《儒门事亲》曰:“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

3. 痰浊阻滞 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产后膏粱厚味,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气阻滞乳脉乳络,或“肥人气虚痰湿”,无力行乳,复因痰阻乳络,本虚标实,遂致缺乳。《景岳全书·妇人规》曰:“肥胖妇人痰气壅盛,乳滞不来。”

此外,《儒门事亲》还指出,“妇人有本生无乳者不治”。首先提出失天发育不良致缺乳的预后。尚有精神紧张、劳逸失常或哺乳方法不当等,均可影响乳汁分泌。经纠正后能促乳汁分泌。

诊断要点诊断依据1.病史:有无产时失血过多史,有无产后情志不遂,并了解患者平素体质情况及有无贫血等慢性病史。

2.临床表现: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甚少,不足以喂养婴儿,或乳汁全无。亦有原本泌乳正常,突然情志过度刺激后缺乳者。

病证鉴别本病应与乳痈缺乳相鉴别。后者有初起乳房红肿热痛、恶寒发热、继之化脓成痈等临床特征。

相关检查要检查乳房及乳汁。虚证者,乳房柔软,不胀不痛,挤出乳汁点滴而下,质稀;实证者,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虚实夹杂者,乳房胀大而柔软,乳汁不多。此外,应注意有无乳头凹陷和乳头鞍裂造成的乳汁壅塞不通,哺乳困难。

辩证论治辩证要点本病应根据乳汁清稀或稠、乳房有无胀痛,结合舌脉及其他症状以辨虚实。如乳汁甚少 而清稀,乳房柔软,多为气血虚弱;若乳汁稠,胸胁胀满,乳房胀硬疼痛,多为肝郁气滞。

治疗原则治疗如《傅青主女科》指出“全在气而不在血”,强调理气之重要。临证中以调理气血,通络下乳为主。同时,要指导产妇正确哺乳,保证产妇充分休息,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摄人。

证治分类1.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稀薄,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代表方:通乳丹《传青主女科》。

方药: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猪蹄。

2.肝郁气滞

主要征候: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乳房胀硬、疼痛,乳汁稠伴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代表方: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方药:当妇、白芍、川芎、生地黄、柴胡、青皮、天花粉、漏芦、通草、桔梗、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

3.痰浊阻滞证

主要征候: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乳房硕大或下垂不胀满,乳汁不稠;形体肥胖,胸闷痰多,纳少便溏,或食多乳少;舌淡胖,苔腻,脉沉细。

治法:健脾化痰通乳。

代表方: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方药: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当归、川芎。

其他疗法1. 猪蹄一只,章鱼(即百爪鱼)适量,木瓜一只,共煮汤。

2. 猪蹄两只,通草24g,同炖,去通草,食猪蹄饮汤。

3. 生黄芪30g,当归9g,炖猪蹄。

4. 乳房有块者,局部用橘皮煎水外敷;乳房胀痛者可用热水、葱汤洗涤乳房,以宣通乳络。

转归预后本病若能及时治疗,脾胃功能、气血津液恢复如常,则乳汁可下;但若身体虚弱,虽经治疗,乳汁无明显增加或先天乳腺发育不良“本生无乳者”,则预后较差;若乳汁壅滞,经治疗乳汁仍然排出不畅,可转化为乳痈。

预防调护1.孕期做好乳头护理,产检时若发现乳头凹陷者,要嘱孕妇经常把乳头向外拉,并要常用肥皂擦洗乳头,防止乳头教裂而造成哺乳困难。

2.纠正孕期贫血,预防产后大出血。

3.提倡早期哺乳、定时哺乳,促进乳汁的分泌。现在临床提倡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于产后30分钟内开始哺乳,尽早建立泌乳反射。哺乳原则是“按需哺乳”。

4.加强产后营养,尤其是富含蛋白质食物和新鲜蔬菜,以及充足的汤水。

5.保持情绪乐观,心情舒畅。适当锻炼,维护气血和调。

文献摘要《傅青主女科》:少壮之妇,于生产之后,或闻丈夫之嫌,或听翁姑之啐,遂致两乳胀满疼痛,乳汁不通,人以为阳明火热也,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夫阳明属胃,乃多气多血之腑也。乳汁之化,原属阳明,然阳明属土,壮妇产后,虽云亡血,而阳明之气实未尽衰,必得肝木之气以相通,始能化成乳汁,未可全贵之阳明也。盖乳汁之化,全在气而不在血。今产后数日,宜其有乳,而两乳胀满作痛,是欲化乳而不可得,非气郁而何?······治法宜大疏其肝木之气,而阳明之气血自通,而乳亦通也。1

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曰庆 - 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