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悬珠痔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悬珠痣,中医病名。因湿热下注,或长期秽毒刺激,气血瘀滞而成。以肛乳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可有排便不畅或下坠感、里急后重感,或见痔核脱出肛外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西医则称为肛乳头纤维瘤。

名词解释是指因湿热下注,或长期秽毒刺激,气血瘀滞而成。以肛乳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可有排便不畅或下坠感、里急后重感,或见痔核脱出肛外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根据本病临床特点及表现,与西医肛乳头纤维瘤基本相同。

病机因湿热下注,或长期秽毒刺激,气血瘀滞而成。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1.肛门潮湿、瘙痒,便时可有肿物脱出,有坠胀不适感。

2.可单发,也可多发,多与脏毒、肛裂并发。

病证鉴别悬珠痔与息肉痔

息肉痔位于齿线上方直肠壁上,表面为粘膜,色肉红,呈圆球形,有蒂或无蒂,易出血,便时或可脱出肛外。

相关检查诊断本病还可依据肛门镜检查示:齿线部可见灰白色肿物,有蒂或无蒂,肿物表面为皮肤组织,不易出血。

辩证论治治疗原则本病主要以手术为治疗原则。若肛门湿热证,宜清热祛湿;若气血瘀滞证,宜行气祛瘀。

证治分类1.肛门湿热证

主证: 肛周潮湿、潮红,有灼热感,肥大的肛乳头充血、水肿,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

代表方:止痛如神汤加减。

常用药:秦艽、桃仁、皂角子、苍术、防风、黄柏、当归尾、泽泻、 槟榔、 熟大黄。

2.气血瘀滞证

主证:排便时肛门有肿物脱出,表面色紫暗,伴有肛门坠胀,舌紫暗,苔薄,脉涩。

治法:行气祛瘀。

代表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其他疗法1.熏洗疗法:用苦参汤或五倍子汤加减,先熏后洗,1~2次/日。

2.药栓疗法:熏洗后将痔疮宁栓,或九华痔疮栓,纳入肛内,1~2次/日,1粒/次。

3.灌肠疗法:用熏洗灌肠液或复方芩柏颗粒剂保留灌肠,1次/日。

4.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者,可行结扎切除疗法。

5.便秘服麻子仁丸或液状石蜡;大便次数增多服黄连素片。

转归预后本病若病情较轻,正气强者,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调护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等。

2.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水清洗肛门。

3.避免便秘或腹泻。

文献摘要悬珠痔之名出《外科启玄》。

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清泉 - 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