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毒虫咬伤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毒虫咬伤,中医病名。是被毒虫类叮咬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以鲜红斑、肿胀,伴有轻重不等的疼痛、麻木、瘙痒为临床表现。与西医病名相同。本病若及时治疗和处理,病情较轻者,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严重患者可导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脏和呼吸麻痹等,甚至死亡。

名词解释是被毒虫类叮咬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以鲜红斑、肿胀,伴有轻重不等的疼痛、麻木、瘙痒为临床表现。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特点,与西医病名毒虫咬伤基本相同。

病因病机人体皮肤被虫类叮咬,接触其毒液,或接触虫体的毒毛,邪毒侵入肌肤,与气血相搏所致。

诊查要点1.有毒虫叮咬及接触史,可见叮咬部位的咬痕、毒刺等。

2.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暴露部位。

3. 以鲜红斑、肿胀,伴有轻重不等的疼痛、麻木、瘙痒为临床表现。

4. 一般无全身不适,严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胸闷等全身中毒症状。

辩证论治辩证要点本病应以虚实为辩证要点。皮肤成片红肿、水疱、瘀斑,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应考虑为热毒蕴结证,以实证为主。

治疗原则本病主要是以外治法为主要治疗原则,症状严重者,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

证治分类热毒蕴结证

主证:皮肤成片红肿、水疱、瘀斑;可伴有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其他疗法1.入乳汁、米醋、香皂水等,外搽。

3.内服解毒消炎丸、牛黄解毒片等。

转归预后本病若及时治疗和处理,病情较轻者,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严重患者可导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脏和呼吸麻痹等,可致死亡。

预防调护1.搞好环境卫生,清除周围杂草。

2.野外工作时,应掌握蜂的生活习性,应注意防范。

文献摘要《外科正宗》云:“恶虫乃各禀阴阳毒邪而去……,如蜈蚣用钳,蝎蜂用尾……自出有意附毒害人……”。1

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清泉 - 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