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肝胆湿热证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肝胆湿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常,以身目发黄、胁肋胀痛等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根据病因和临床症状,本病有两种证型。

病因 湿热外邪或嗜酒、过食肥甘,酿生湿热。

病机湿热蕴结于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故右胁肋部胀痛;肝气横逆,犯脾碍胃,脾失健运则腹部胀满;胃失和降则恶心而厌食;胆气上溢则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内蕴肝胆之征。

辨证要点身目发黄、胁肋胀痛,阴痒、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常用中药 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通草、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常用腧穴 胆俞、期门、日月、阴陵泉、内庭、太冲。

常见证型湿重于热证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不鲜明,“湿”的表现比较明显,具有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茵陈五苓散。

常用中药:赤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

热重于湿证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鲜明,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烦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龙胆泻肝汤。

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通草、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预防调护可常食螺蚌肉,有清热利湿及止痛之效。此外,食用佛手、绿萼梅、猪肝、玫瑰、豆腐等,有疏肝、补肝作用。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 - 中医副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