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肺热津伤证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肺热津伤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外邪入侵,或郁热内生,蕴藏于肺,火盛伤阴,内热燔灼,伤津耗气,肺热叶焦,津伤失布所表现出来的口渴多饮,舌红,苔黄,脉数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消渴、痿证。

病因饮食不当,或热邪入侵,或情志不畅。

病机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肺受燥热所伤,则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趋下行,随小便排出体外,故小便频数量多;肺不布津则口渴多饮;或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若肺热叶焦,津伤失布,不能润泽五脏,五体失养,故见肢体软弱无力;舌质红,苔黄,脉细数为肺热津伤之象。

辨证要点呼吸气急,或咳嗽气喘,口渴多饮,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常用腧穴肺俞、三阴交、足三里。

常见病证肺热津伤证 消渴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剂:消渴方加减。

常用中药:黄连末、天花粉末、人乳汁(或牛乳)、藕汁、生地汁、姜汁、蜂蜜。

针灸疗法:胰俞、肺俞、脾俞、肾俞、太溪、三阴交、太渊、少府。

肺热津伤证 痿证临床表现: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或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方剂:清燥救肺汤加减。

常用中药:桑叶、石膏、甘草、胡麻仁、真阿胶、枇杷叶、人参、麦门冬、杏仁。

针灸疗法: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颈胸部夹脊穴,下肢取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部夹脊穴,配穴加尺泽、肺俞、二间。

预防调护1.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潮湿,适寒温,远房事,调情志,避免感受外邪;饮食有节,起居有时。

2.对消渴病应早发现,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痿废的肢体要进行按摩、理疗、锻炼以免肌肉进一步萎缩,同时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冻伤和烫伤。

转归早期发现、坚持长期治疗、生活规律、饮食控制的患者,其预后较好。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 - 中医副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