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虚寒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肾阳亏虚,膀胱气化失司,以畏冷肢凉,小腹冷痛,小便失禁或不利,或夜尿多、尿清长,苔白滑等为常见症的证侯。
病因膀胱虚寒是由于年幼发育未全,或年老体弱,或久病失调,或脏腑传变,致命门火衰而膀胱失去温煦所起。
病机膀胱虚寒的病变主要表现如下二个方面
1.膀胱气化无权。尿液的排泄,虽属膀胱的功能,但受肾气的气化作用的控制与调节。肾气充沛.则化气行水,尿液从膀胱正常排出。若肾阳不足,命火衰微,则膀胱虚寒,气化无权,可致小便滴沥不爽,排出无力,甚则癃闭等。
2.膀胱约束乏力。膀胱除有排泄尿液的作用,尚有贮藏、约束尿液的作用。若肾气虚衰,固摄无权,则膀胱失约,开合失度,而引起小便清长,尿频数,或滴沥不尽,或小便不禁,甚则遗尿。无论膀胱失约或膀胱气不利,总肾阳不足,肾气不固使然。
辨证要点寐中多遗,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无力。
临床表现寐中多遗,小便清长,神疲乏力,舌质淡,脉沉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常用方剂鸡鸣散、缩泉丸等。
常用中药菟丝子 (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牡蛎 (烧为粉)、 肉苁蓉。
常用腧穴秩边、关元、肾俞、三焦等。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 - 中医副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