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肠燥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气血两亏,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肠道失润,甚则致阴阳俱虚,阴亏则肠道失荣,导致大便干结,便下困难,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所表现出来的便下无力,大便艰涩的一类病证。常见于便秘。
病因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气血两亏,便下无力,大便艰涩。
辨证要点血液亏虚,肠道失荣,故见便下无力,大便艰涩;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为血虚肠燥之象。
临床表现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方剂润肠丸加减。
常用中药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
常用腧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
常见病便秘。
预防与调摄1、 应注意饮食调节,合理膳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及香蕉、西瓜等水果,勿过食辛辣厚味或饮酒无度。
2、 嘱病人每早按时登厕,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 保持心情舒畅,加强身体锻炼,特别是腹肌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
4、 可采用食饵疗法,如黑芝麻、胡桃肉、松子仁等分,研细,稍加白蜜冲服,对阴血不足之便秘,颇有功效。
5、外治法可采用灌肠法,如中药保留灌肠或在、清洁灌肠等。
转归预后关于本病的预后,单纯性便秘,只需用心调治,则其愈较易,预后较佳。若属它病兼便秘者,则需察病情的新久轻重。若热病之后,余热未清,伤津耗液而大便秘结者,调治的法,热去津复,预后较佳。噎膈重症,常兼便秘,甚至粪便干结如羊矢,预后甚差。此外,老年性便秘和产后便秘,多属于虚证。因气血不足,大便难畅,阳气不通,阴寒不散,便秘难除,因而治疗时难求速效。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段汝钦 - 中医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