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鼻损伤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鼻损伤,中医病名。是指鼻部遭受外力打击而致的恶血留内,局部青紫肿胀、疼痛剧烈,或皮肉破损裂开,鼻梁骨折、衄血而痛为主要表现的鼻病。鼻外伤后应及时救治处理,以免日后遗有畸形,不仅有碍容貌且影响呼吸、发音及共鸣功能。

名词解释鼻损伤是指鼻部遭受外力作用而致的损伤。由于外力作用及受力方式不同,损伤的程度也不同,常见的有鼻伤瘀肿、皮肉破损、鼻骨骨折、鼻伤衄血等。若伤势较重,可危及生命。

病因鼻高耸于面中,易受外伤,如拳击、棍棒、车辆碰撞或跌仆、坠高,头部鼻额面着地,或金枪利器伤鼻均可致鼻外伤。

病机1、钝器所伤,恶血留内:多由钝器如重物、车辆或拳头碰撞等挫伤,致鼻脉损伤,血溢脉外,恶血留内,瘀滞皮肉之间,故局部青紫肿胀、疼痛难忍。

2、锐器损伤,皮肉破损:多由锐器如刀割、金创所伤,致鼻部皮肉破损,开裂,甚至部分断离。

3、直接暴力,骨折畸形:受直接暴力重创,如车辆、剧烈运动如打球或踢球、拳击、小儿跌伤鼻额部着地,突然暴发力量冲撞鼻部,多可致鼻骨及鼻窦骨折或畸形。

4、损及血脉,伤鼻衄血:外力剧烈撞击于鼻,损伤外鼻皮肉,伤及鼻脉,血溢脉外,清道衄血或鼻骨骨折,脉络破裂而衄血。

诊查要点1、病史:多有鼻外伤史。

2、临床症状:鼻及周围面部肿胀疼痛、鼻中衄血、鼻塞及呼吸、发音、咬合失常。

3、检查

(1)外鼻挫伤鼻部多青紫肿胀或衄血,可伴有鼻骨骨折。

(2)鼻部受锐器所伤多有皮肉裂开,伤缘整齐或不整,或见部分断离。

(3)鼻骨骨折、鼻梁塌陷、歪斜。同时多见鼻中隔脱离中线及鼻中隔血肿。若为移位性鼻骨骨折上述表现明显,并触之有骨擦音;若非移动性鼻骨骨折则外形不变,触之骨折处有明显压痛和变形。鼻骨正侧位X线拍片可确诊。1

辩证论治辩证要点多因钝器撞击鼻部,致脉络损伤,血溢脉外,恶血瘀积于皮肉之间,故局部青紫肿胀;恶血瘀滞,脉络不通,壅阻气血,故局部疼痛、触之益甚。若恶血积于鼻中隔,清道受阻,故见中隔血肿处膨隆、鼻塞;若感受邪毒,热毒化火,壅遏气血,热腐肌肉,故见鼻部发热、红肿及跳痛。

鼻及面部受钝力或锐器所伤,轻者仅有表皮擦伤;重者,则皮肉裂开,伤缘明显,甚或部分断离脱落。鼻络受损则渗血,损伤鼻脉则出血。气血瘀滞不通则见局部肿胀疼痛。

鼻梁骨,质薄而脆位于面中,易受暴力撞击而发生骨折或塌陷,形成畸形。鼻脉受损,血渗于皮下,故有瘀肿疼痛。鼻为气体呼吸之道,若受伤后,用力擤鼻空气易经鼻黏膜损伤处逸入皮下,发生皮下气肿,故触之有捻发音。

鼻脉损伤,血不归经而外溢,故衄血。若鼻之较大脉络受损,则出血量大势猛,甚至气随血脱,而致面色苍白,眩晕、心悸、脉微欲绝,血压下降;若伤损复杂,部位较深则鼻受伤后数日内仍有衄血。

治疗原则鼻损伤是鼻科急症,临症时应注意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及时采取不同的外治和内治方法。

证治分类(一) 鼻伤瘀肿

症状:鼻部肿胀,皮下青紫,可连及眼睑,局部疼痛和触痛明显,可有鼻塞、额部胀痛、鼻梁压迫感。或见鼻中隔膨隆、紫暗、光滑柔软,若继发染毒,则形成脓肿,出现发热、局部疼痛加重,或呈跳痛等。

治法: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熟地、白芍、香附、延胡索、丹皮。

(二) 皮肉破损

症状:轻者鼻部表皮擦伤,重者皮肉破损撕裂,甚至部分脱落或缺损,局部有出血或疼痛。

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熟地、白芍。

(三) 鼻骨骨折

症状:若骨折而无移位者,局部可只有疼痛、触痛,或肿胀;若骨折已移位,可见鼻梁歪斜或塌陷如马鞍状,触诊可有骨擦音,若伤后空气进入皮下,可形成皮下气肿,触之有捻发音。严重者,可有鼻中隔骨折、脱位,而致鼻塞。检查见鼻中隔偏离中线,突向一侧鼻腔。

治法:①初期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②中期宜行气活血,和营生新;③后期宜补气养血,坚骨壮筋。

方药:①初期用活血止痛汤加减。②中期用正骨紫金丹加减。③后期用人参紫金丹加减。

常用药:①(活血止痛汤加减)乳香、没药、苏木、红花、三七、地鳖虫、当归、川芎、赤芍、紫金藤、陈皮。

②(正骨紫金丹加减)红花、当归、丹皮、大黄、血竭、儿茶。

③(人参紫金丹加减)人参、茯苓、甘草、当归、五加皮、血竭、没药、丁香、骨碎补、五味子。

(四) 鼻伤衄血

症状:鼻部受伤时,出现鼻孔内流血,其量可多可少,为各类鼻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或受伤后衄血量多,持续难止,甚则出现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血压下降等危症;或受伤后数日,仍有反复衄血。

治法:敛血止血,和血养血。

方药:根据前述鼻伤所属类型用方,加入白芨、蒲黄、仙鹤草、栀子炭、侧柏叶、白茅根、藕节、三七之类。

其他疗法外伤

1、鼻伤瘀肿:鼻伤初起,24小时以内,宜予冷敷,以帮助止血或制止瘀血扩散。24小时以后,可改用热敷或内服中药渣再煎汤热敷,以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2、皮肉损伤:轻者只需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清洗伤口。伤口较深较长者,应予仔细清理创口,取出异物,尽可能保留皮瓣,再予缝合,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皮肤缺损严重者应予植皮。

3、鼻中隔血肿:血肿小者,可穿刺抽吸;血肿大者,宜在表麻下,沿血肿下方做一与鼻底平行的切口,吸尽瘀血后以消毒凡士林纱条紧密填塞鼻腔,防止再出血。同时注意预防感染化脓。

4、鼻中隔脱位:应予复位。用复位钳伸入两侧鼻腔夹住鼻中隔,将其扶正复位后,双侧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若难以复位者,日后可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或黏膜下切除术,以矫正其偏曲。

5、鼻骨骨折:骨折无移位者,可参考“鼻伤瘀肿”之治;骨折有移位形成畸形者,应及早进行复位。若因鼻肿较剧,复位有困难者,也可稍延迟数日,待肿胀消退,再行复位,但最迟不宜超过14天,以免骨痂形成太多,或错位愈合,则不易整复。

6、鼻伤衄血:以止血为主。

转归预后本病伤势较轻者,预后较好。但若伤势较重,或延误治疗,则可遗留畸形,影响面容或呼吸功能。若合并有邻近器官损伤或颅底骨折、硬脑膜撕裂伤等,则可遗留其他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调护1、有伤口者,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以免感染邪毒而加重病情。

2、有瘀肿者,不要用力揉擦患处,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出血。

3、有骨折者,要防止再度碰撞或按压,以免骨折端移位,难以愈合或形成畸形。

4、着重进行各项安全宣传教育,避免意外事故发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文献摘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头面部》:“凡鼻两孔伤凹陷者可治,血出无妨。若鼻梁骨凹陷者,用当归膏敷贴;若两孔跌磕伤开孔窍,或金刃伤开孔窍,用封口药敷伤处,外以消毒定痛散贴之退肿。”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华敬 - 中医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